临床相关问题的心理护理-护理心理学-蔡篮内容摘要:

临床相关问题的心理护理-护理心理学-蔡篮 第十二章临床相关问题的心理护理第十二章 临床相关问题的心理护理1234【 学习目标 】陈述病程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陈述不同年龄患者心理与心理护理。 陈述临床各科患者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陈述临床常见心身问题及心理护理。 第十二章 临床相关问题的心理护理第一节 临床心身问题及心理护理第二节 不同年龄患者心理与心理护理第三节 病程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与心理护理第四节 临床各科患者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预习案例 】患者,女性, 41岁,已婚,大学本科学历,机关干部。 育一儿子,家人健康,夫妻感情好,关系融洽,儿子初中尚未毕业,家庭经济情况较好。 既往体健。 因发现右侧乳腺肿物 3个月,在我院门诊行局部穿刺,病理报告为恶性,遂以乳腺癌收治入院。 入院前患者已获悉病理结果,入院时患者表现沉默、容易激怒,生命体征正常,体查时双侧乳腺对称,无乳头凹陷,无溢乳,右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2× 3× 3 肿物,质硬,较固定,同侧腋窝及锁骨上无触及淋巴结,对侧乳腺无触及肿块,其余辅助检查均正常。 入院后经完善各项准备后,送手术室在硬外麻下行右侧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呼吸平顺,伤口敷料固定干净,伤口引流管引流通畅,予输液抗炎治疗,患侧上肢无肿胀。 饮食及睡眠较差,护士多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患者仍存在悲观、对疾病知识缺乏、疼痛及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案例 12:1心理护理的程序有哪些。 2如何对该患者实施心理评估。 3. 你打算如何对该癌症患者提供心理咨询。 4. 谈谈该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您采用何种心理护理方法为 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第一节 临床心身问题及心理护理一、焦虑的心理护理(一)1) 焦虑: 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焦虑的类型:( 1)现实性焦虑( 2)神经过敏性焦虑( 3)道德性焦虑( 2) 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焦虑,表现为不易入眠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出汗、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等。 焦虑包括 促进型焦虑妨碍型焦虑妨碍型焦虑属于 病理性焦虑。 ( 3)病理性焦虑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情绪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情绪反应 : 又称精神性焦虑。 典型表现 为无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不安和恐惧。 觉得自己无能力面对威胁,感到危险马上发生,内心处于警觉状态,或怀疑自己应对行为的有效性。 患者表述的症状通常是与处境不相符合的痛苦情绪体验,如担忧、紧张、着急、烦躁、害怕、不安、恐惧、不祥预感等情绪反应。 行为反应:焦虑反应表现在行为方面,主要是外显情绪和躯体运动症状为主的表现。 如表情紧张、双眉紧锁、睑面痉挛、笨手笨脚、姿势僵硬、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小动作多 (抓耳挠腮、搓手、弹指、踢腿 )、不自主震颤或发抖、奔跑呼叫、哭泣等;说话唐突、语无伦次、言语结巴;注意力不集中、思绪不清,或警觉性增高,情绪易激动等,极度焦虑患者还可出现回避行为。 生理反应: 又称躯体性焦虑,多系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 其症状表现多种多样。 如自述胸闷、气短、窒息感、过度换气;心前区不适、胸痛、心慌、心悸、血压轻微升高;头昏、头晕、耳鸣、视力模糊、记忆障碍、入睡困难、似睡非睡、多梦、梦境有威胁性或有灾难性主题、时睡时醒、全身肌肉紧张、僵硬、全身或局部疼痛、抽搐;尿频、尿急、排尿困难、阳萎、早泄、性冷淡、月经紊乱;食欲减退、腹泻、瞳孔扩大、面红、皮肤出汗、寒颤、手足心发冷或出汗等。 (一)焦虑的评估2整体评估对机体的 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 进行评估。 焦虑的量表评定,已有较长的历史,积累了较多经验,产生了较多成熟的评定量表。 如国内常用的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主要用于评定焦虑患者的主观感受,现被广泛应用。 汉密顿焦虑量表 (为经典的焦虑评定量表,量表分出躯体性、精神性两项因子分,可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焦虑特点,主要用于评定神经症和其他患者的焦虑程度。 贝克焦虑量表 (适合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主要用于测量受测者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程度。 (二)相关护理诊断1营养 : 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或低于机体需要量2排泄: 腹泻,排尿异常。 3活动 /休息: 低效性呼吸型态,睡眠型态紊乱4应对 /压力耐受: 恐惧,焦虑,预期性悲哀,个人应对无效。 (三)心理护理措施制订与实施 护理宣教和心理支持。 一般支持主要包括鼓励护理对象表达自己的焦虑感受、讨论处理焦虑可采用的方式、帮助获取家人朋友的支持等。 综合采用心理护理技术。 认知矫正指导、行为训练、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等有关心理护理技术。 联络心理治疗或精神药物治疗。 心理护理( 1)主动关心( 2)提供信息( 3)放松训练( 4)休闲活动( 5)抗焦虑药(四)心理护理效果评价焦虑的心理护理过程中,尤其是心理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通过 临床访谈 、 心理测验 、相应的 生理指标 、 患者自我监测( 方法,对患者的焦虑临床表现、患者整体功能状态进行动态性的评估。 在动态评估的基础上,形成对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判断心理护理成效的影响因素,指导心理护理的及时调整。 二、抑郁的心理护理(一)信心降低,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主诉身体不适感加重,且伴有睡眠、食欲障碍。 病理性抑郁状态的临床以 心境低落 、 思维迟缓 、 意志活动减退 和 躯体症状 为主。 心境低落: 是抑郁状态的特征症状,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 思维迟缓: 联想抑制和困难,联想的速度减慢及数量减少。 意志活动减退 :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协调性精神运动性抑制。 躯体症状 :普遍有躯体不适主诉。 (一)抑郁的评估2整体评估病理性抑郁状态,不仅存在明显的 心理功能 障碍,而且存在较为明显的 躯体功能 和 社会功能 障碍。 心理功能障碍: 主要包括情绪、思维和行为障碍的相应症状,躯体功能障碍: 主要有饮食障碍、睡眠障碍以及疼痛不适等。 社会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 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和躯体功能障碍基础上,引发患者的 “ 活着没意思 ” 等痛苦感、意志行为的减退而导致机体社会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 (一)抑郁的评估临床常用:抑郁自评量表( 密顿抑郁量表( 院焦虑抑郁量表抑郁状态问卷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 (克抑郁问卷 (郁体验问卷 等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 往往还采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 (认知偏差问卷、自动思维问卷 (心理测验评估患者与抑郁状态明显相关的不良认知。 (二)相关护理诊断1营养 : 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或低于机体需要量。 2排泄: 便秘。 3活动 /休息: 低效性呼吸型态,睡眠型态紊乱。 4自我感知: 绝望。 5应对 /压力耐受: 预期性悲哀,个人应对无效。 6安全 /防护: 有自伤的危险;自我伤害;有自杀的危险。 ( 1)提供信息( 2)心理支持( 3)应对技巧( 4)家属配合( 5)抗抑郁药6)危机干预(三)心理护理措施制订与实施 护理宣教和心理支持。 综合采用心理护理。 认知指导、松弛 乐治疗等多种心理护理技术。 3. 联络心理治疗或精神药物治疗。 三、失眠的心理护理(一)评估失眠是睡眠障碍最主要内容。 失眠可以表现多种情况,有入睡困难、睡眠不实(觉醒过多、过久)、睡眠表浅(缺少深睡)、早醒和睡眠不足、多梦等,其中以入睡困难、易醒和早醒最为多见。 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做整体 评估,内容 包括:1疾病因素评估2环境因素评估3药物因素评估4心理、社会因素评估(二)相关护理诊断( 1)失眠程度: “ 睡眠形态紊乱 ” ,即指个体处于或有危险处于其休息方式的量和质的改变,且导致不舒适和影响正常生活。 “ 睡眠剥夺 ” , 即指个体处于长期缺乏持续的、自然的、周期性睡眠状态。 诊断依据: 主要特征,入睡或保持睡眠状态困难。 次要特征,白天或醒着时疲劳、白天打盹、烦躁、情绪异常。 ( 2)有关因素:分析与判断失眠有关的各种主要 生物 、 心理 、 社会 因素。 (三)心理护理措施制定及实施1针对病因进行护理2认知行为干预:( 1)睡眠卫生教育( 2)刺激控制疗法( 3)限制睡眠疗法(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 松弛训练、音乐治疗。 4药物治疗 . 刺激控制疗法: 方法 :就是训练患者把入睡与床、卧室等重新建立联系,建立有效的睡眠条件反射,减少难以入睡的挫折感,适用由于不利于睡眠的活动而影响正常入睡者。 操作程序: 这是一套帮助失眠者减少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和建立规律性睡眠 觉醒模式的程序。 只有当困倦时才上床;如果不能在 15开床到另一间屋子,只有当再感到困倦时才回到卧室;每天晚上可以经常重复、过程;每天早晨按时起床(有规律)不要计算一晚上共睡了几个小时;不要在床上进行与睡眠不适应的活动,如在卧室内看电视、小说等,但可保留与睡眠有关的活动如性活动等;白天的小睡时间不宜太长;仅仅为了睡眠和性才使用床和卧室。 限制睡眠疗法:定义 :指导失眠者减少花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缩短患者在床上时间,使其在床上的时间尽量接近所需睡眠的时间。 通过部分睡眠剥夺以加强睡眠的效率。 具体方法 :以提高睡眠效率为目的 ,缩短患者在床上的时间,使其在床上的时间尽量接近所需睡眠的时间。 睡眠效率的计算 :睡眠效率 =周平均睡眠时间周平均卧床时间 × 100应使睡眠效率保持在 80 90之间。 当睡眠效率低于 80时,就需要减少在床上的时间 注意要点 : 做此治疗前要完成 2周 睡眠记录 :记录就寝、起床时间,睡眠的时间与质量,就寝时间及数量,饮酒、锻炼、用药情况。 分析影响睡眠的生活方式。 目标: 此法是通过减少就寝后觉醒时间,造成一个轻度的睡眠剥夺以提高睡眠效率。 刚开始时持续睡眠会有困难,在实践一段时间以后,躺在床上但醒着的条件联系被取消,睡眠效率会逐渐提高。 限制睡眠疗法:三、失眠的心理护理(四)心理护理效果评价患者能够说出影响睡眠的心理社会因素,掌握认知、行为干预中的某些操作要领,自述能够取得休息和活动的最佳平衡,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时间比平常增加。 四、疼痛的心理护理(一)评估通过观察、晤谈、调查和量表(如疼痛的数字评定量表手段,对疼痛程度以及患者的 生理 、 心理 、 社会 等方面做全方位的评估,包括:1疾病因素:2环境因素3药物因素:4临床治疗因素:5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疼痛的因素幼年时期体验情绪状态对处境的认知评价注意力人格特征医源性疼痛(二)护理诊断 在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评估的前提下,提出与疼痛相关的心理护理诊断。 ( 1)疼痛程度 :确定疼痛程度的同时,特别注意:精神困扰,即指个体处于疼痛引起的对信仰和价值观系统紊乱的一种状态。 自我概念紊乱,即指个体由于疼痛在思考、看待自己处于或有危险处于消极变化的状态。 焦虑,即指个体处于疼痛威胁感到不安及自主神经系统受到刺激的状态。 ( 2)有关影响因素 :分析判断与疼痛密切有关的主要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三)心理护理措施制定及实施疼痛的彻底解决虽然有赖于病因的治疗。 但是,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往往能减轻和避免患者的疼痛。 1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同情、安慰和鼓励建立 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在疼痛时的行为反应。 (三)心理护理措施制定及实施2心理、行为干预:( 1)分散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