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Radix Aconiti-中药课件内容摘要:
川乌 Radix Aconiti-中药课件 1川 乌【 处方别名 】 川乌头、乌头、生(制)川乌 【 来源 】 为 毛茛科 植物乌头 干燥 母根 (主根 )。 2川乌的产销概况 川乌商品主要来源于栽培品。 主产于 四川江油 、平武、安县、布拖、美姑、城口, 陕西城固 、汉中、兴平、户县,河北 晋县、元氏, 湖北 竹山、竹溪, 云南丽江 、巍山、 山东菏泽 、潍坊等地。 3川乌的采制 多于 6月下旬至 8月上旬采挖 ,挖出后,将主根与侧根分开 ,洗净泥土,晒干即可。 或置缸中,用热水泡 12上草木灰白天摊晒,夜里堆放,反复多次,直至晒干。 4川乌的商品规格 川乌商品有 个子货 与 川乌片 之分,两者均为通货,不分等级。 川乌个 以身干、个匀、肥满坚实、无空心者为佳。 川乌片 以厚壁均匀、内粉质洁白者为佳。 5川乌的性状鉴别 药材特征: ( 1) 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 ,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顶端有残存的茎基,长 2 径 .5)( 2) 表面棕褐色稍皱缩 ,有小瘤状突起侧根及子根痕 ( 3)质坚实, 断面粉性,可见多角形形成层环纹 ( 4) 味辛辣而麻舌(有大毒。 )6川乌饮片的性状鉴别 制川乌饮片特征: ( 1)不规则长三角形片 ( 2) 表面黑褐色,可见灰棕色形成层环纹 ( 3)体轻质脆, 断面有光泽 ( 4)微有麻舌感7川乌药材外形图8川乌饮片外形图9川乌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特征 后生皮层 为棕色木栓化细胞 皮层薄壁组织 偶见石细胞 韧皮部宽广 形成层呈多角形环 木质部导管多单列,径向或略呈 “ 髓部明显 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10川乌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灰黄色。 淀粉粒 单粒,直径 3 22m,类球形、长圆形或肾形,复粒由 2 15分粒组成 石细胞 直径 49 117m,长 113 280m,壁厚4 13m,类方形、多角形,壁厚者层纹明显,纹孔稀疏。 后生皮层 细胞棕色,有的壁呈瘤状增厚突入细胞腔。 多为 具缘纹孔导管, 直径 29 70m,末端平截或短尖,穿孔位于端壁或侧壁,有的粗短拐曲或纵横相连。 11川乌粉末图12川乌化学成分 生物碱 ,其中主要为 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 :中乌头碱、 乌头碱、次乌头碱,可水解成毒性较小的乌头胺类化合物。 乌头多糖13川乌的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约 5g,加 乙醚 30试液3浸渍 1小时,时时振摇, 滤过 ,取滤液 6干, 残渣加 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10滴与 香草酚酞甲醇溶液 2滴,滴加氢氧化钾饱和的甲醇溶液至显蓝色 后,再多加 4滴,置水浴中加热 1分钟,用冷水冷却。 滴加 稀盐酸 调节 3,加 三氯化铁试液 1 2滴与三氯甲烷 1摇, 上层液显紫色。 (检查酯碱 )14川乌的理化鉴别 (2)取本品粉末 乙醚 摇 10分钟,滤过。 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 硫酸液 (L)20摇提取,分取酸液适量, 用水稀释后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 23115川乌的品质检查 酯型生物碱 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一部规定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制川乌含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 (,不得过 总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 【 含量测定 】 制川乌 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一部规定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制川乌含生物碱以乌头碱 (,16川乌的应用 传统功效 :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用量 制川乌 3g,宜先煎久煎,孕妇慎用,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瓜蒌、天花粉同用。 现代药理及应用 :川乌具有显著的 抗炎 、镇痛 、局麻 作用。 临床可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 、 腰痛 、 癌症(胃癌、肝癌 )等症。 17川乌常见混淆品 草乌 ( 毛茛科植物北乌头 产于东北、华北各省。 野生。 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长 2 7径 端常有残茎、不定根残基或枯芽。 表面灰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状侧根。 质硬,断面灰白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 气微,味辛辣、麻舌。 主含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等。 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 杂质(残茎) 5,总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 草乌叶被 05版药典收载入药。 18草乌原植物及药材外形图19草乌药材外形图。川乌 Radix Aconiti-中药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