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独立审计准则之审计重要性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进而确定审计程序性质、时间和范围,最后得出审计结论。 职业判断是否合理,计划重 要性水平和估计重要性水平在多大程度上偏离了实际重要性水平,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去验证,唯一可以评价的是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重要性准则第十一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并结合其审计经验,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 (一)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二)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其业务性质;(三)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四)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相互关系;(五)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在这里,审计经验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的衡量标准之一,但没有说明什么样的审计经验可以信赖 ,并且在有的情况下,审计经验丰富,职业判断能力强,并不必然得出合理的重要性水平。 如果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蜕变,以及在审计业务市场化竞争下,审计收费降低,运用职业判断得出较低重要性水平时,扩大审计程序收集较多审计证据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这时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可能出现故意偏差。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会计报告使用者信息需要发生变化。 表现在会计信息需求者增加,会计报表使用者要求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包括从反映过去到预测未来的信息。 这些变化要求注册会计师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以保证会计报表的错报和漏报不至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另一方面,会计对象的变化,使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领域多了新的内容。 表现在:( 1)实物资产新的计价模式、确认方式的可选择性;( 2)无形资产价值决定的整体性、综合性、可变性和未来性决定了无形资产价值确认和计量的不确定性,这不仅要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合理判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人员的判断进行再判断;( 3)金融工具及其衍生物本身或其实体存在形式并没有价值,但却代表了一定的价值,并受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其市场价格严 重背离其价值,会计人员对其价值进行判断,也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其判断进行再判断。 由于以上原因,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保证注册会计师确定重要性水平时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判断效果。 ( 1) 根据注册会计师执业年限和质量,建立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评价体系。 ( 2) 改变收费模式,考虑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更考虑职业判断效果确定审计收费。 ( 3) 加强对会计师的后续业务培训。 ( 4)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3 审计重要性准则的中外比较 3. 1 审计重要性准则结构安排方面 国际审计准则将审计重要性内容的规范与审计风险放在一起,而我国的审计重要性准 则共分五章二十五条内容,分别是总则、一般原则、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附则。 其结构安排比较清晰,易于指导我国注册会计师在实务中的具体操作。 3. 2 对重要性的定义 国际审计准则将重要性定义为:资料如果有遗漏或错误可以影响到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作出经济决策就是重要的,重要性依项目数额大小或错误的性质判定,依据它的遗漏或误报的具体情况而定。 这个定义和我国审计准则对重要性定义类似。 3. 3 关于重要性准则的制定目的 国际审计准则二十五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中指出:“本准则的目的是定义和叙述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概念,它们的相互关系,审计人员制定计划和进行审计及评价他的程序的结果时,对这些概念的应用。 ”而我国审计重要性准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