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党参栽培技术 党、东党、潞党等,为桔梗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 以根入药。 有补气养血、和脾胃、生津止渴清肺等功能。 原产山西“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市)。 现许多地方都有栽培。 我省主产西党、潞党,尤其以“纹党”因质量上佳而响誉海外。 一、生长习性党参喜气候温和,夏季较凉爽的地方生长,耐寒忌高温,能在低温下安全越冬,适应性强。 党参对阳光要求严格,幼苗喜阴,成株喜光,党参种子细小,播种期及苗期需水较多,保持土壤湿润有利出苗。 定植成株怕涝,遇高温高湿易引起烂根。 栽培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壤土或砂壤土。 地势低洼,土质粘重以及盐碱土均不宜栽培。 二、栽培技术 1适种范围我省种植党参的适宜区为海拔 16002500米,年均气温在 7以下的地区。 2育苗(1)选地整地育苗地宜选择排、灌水方便的半阴半阳坡地,以土地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 整地耕翻时每亩施腐熟农家肥 15002500 公斤,同时均匀撒入 15的 3911 颗粒剂 253 公斤到土壤中,精细耙耱,按地走向整成 3 米宽畦,做到地绵墒足。 (2)种子精选与处理选用当年新种子(隔年种子不宜选用),清除杂质、霉烂及秕粒,将种子放人 4050的温水中浸泡,边搅边撒种子,直至水温降至 15左右不烫手为止,然后,将种子取出装入布袋或麻袋中,用清水淋洗数次,与稍湿润的细砂混合,贮藏于瓦缸内,约经 8 天左右,种子多数裂口露白时即可播种。 (3)播种党参育苗播种春、夏、秋三季均可。 我省一般 4 月中旬到 5 月上旬播种为好。 播种方法:撒播时每亩用种子 152 公斤,用细砂混匀,均匀撒于地表,用扫帚在地表来回扫 23 次,然后轻轻镇压,使种子和土壤完全接触;条播时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 1820 厘米横向开浅沟,沟深 3 厘米,播幅宽10 厘米,将种子均匀撒人沟内,覆盖细土厚 051 厘米。 无论是撒播还是条播,播后地表应覆麦草或麦衣遮阴,以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地面湿润。 (4)田间管理在幼苗出土长至 5 厘米左右,选择阴雨天及时揭开覆盖物,适时松土除草。 苗高 10 厘米左右时去掉小苗、弱苗,使株距保持在 2 厘米。 有条件的苗期追施几次腐熟稀薄人畜粪水催苗。 培育 1 年,即可移栽。 3移栽(1)选茬整地选择前茬种植过粮食作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地块,秋季或春季播前整地,整地时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 2000斤,腐熟饼肥 50 公斤,磷酸二氨 20 公斤做基肥。 同时结合翻耕亩施入 153911 颗粒剂 253 公斤,防治地下害虫。 (2)栽植选择生长健壮、均匀、头梢尾完整、条长无分杈、头部留有 12 个芽眼的参苗,于秋季 10 月上旬或春季 3 月下旬4 月上旬栽植。 按行距 20 厘米、横向挖沟深 1518 厘米,按株距 45 厘米斜放于整好的坡度小于 15 度沟坡上,尾部不要弯曲,使根系自然舒展,然后覆土超过根头约5 厘米,压实后浇透定根水。 (3)田间管理中耕除草除草是保证党参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因此春季幼苗出土后,应勤除杂草,当苗长高至 10 厘米左右时可松耕锄草,封垄后应停止。 追肥一般搭架前追施一次厩肥,随后结合灌水追施,亩尿素 15 公斤或硝铵 20 公斤。 防治地下害虫危害党参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小地老虎等。 防治主要通过土壤处理、毒饵诱杀、灌根等方法防治。 防治病害根腐病是党参主要病害,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并喷 5托布津 2000 倍液淋根或 50甲基异柳磷 1000 倍液灌根,每 710 天1 次,连续 23 次。 有锈病发生时在发病初期用 25粉锈宁 10001500 倍液或 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防治。 4采收加工(1)可第二年秋季采挖。 秋季地上茎叶黄枯后,选晴天小心深挖,刨出全根,要避免伤根使浆汁流出,形成黑疤症,降低质量。 (2)加工将挖出的参根洗净按粗细分级、晾晒,晒干后放于凉爽处储藏,防潮湿,防虫蛀变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