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内容摘要:

央集权的国家。 司马迁作《史记》,夏、商、周三个 王国的兴衰便被描绘成大一统王朝的更迭。 其实,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有的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也有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部族国家”,所谓“部族”,是指由原始时代的部落组织衍变而来的、以血缘(族姓)联系为基础的社会集团,它是中国国家的早期形式。 商王作为方国联盟的盟主,具有向盟国征取贡物、巡狩盟国境地、仲裁方国间争端和惩罚方国的权力。 为了处理商人本族及方国之间的关系,并控制联盟的实际权力,商王实行“内服、外服制度” ( 2)内服、外服制度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理解什么是内服制 度。 什么是外服制度。 内服官员有哪些。 外服官员 权力有哪些。 外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教师有选择性补充: 成汤建国后,为了奖励那些跟自己南征北战的诸侯和部下,建立了自己的官吏制度。 商朝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是“内服”与“外服”的划分。 所谓的内服官就是在当时商都郑州任职的和由商王指派到各个诸侯国当驻地大使的官员。 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 商都郑州是商王自己能够直接控制的地区,商王亲自委派官吏对辖区内的各种事务进行管理,这些官吏和其他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一样,是“内服”官吏。 内服官中职务最高的政务官,是为商王 出谋划策的“相”,又称“阿”、“保”、“尹”,如成汤时期的伊尹、武丁时期的傅说等,他们都是商王重要的辅佐人物,常常为商王决定国家大事。 王朝中所有仅次于相的高级官吏统称为卿士,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官名,而是对高级官吏的泛称。 另外,商朝还有“三公”这样的官职,但在成汤时期还没有设立,因为它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所以并不常设,是属于卿士之列。 在卿士之下,还有很多掌管具体事物的官吏,如掌管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 、少师。 还有专门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 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掌管教育贵族子弟的国老等等。 在成汤灭夏的过程中,有很多的诸侯国跟随他并肩作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