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s水闸重建工程设计-毕业设计内容摘要:

数,可采用 ~,现取 1 ; q — 过闸单宽流量, Qv =30/8= m3/ s。 得出跃后水深 ch 出池河床水深 hs,故需要建消力池。 经计算,在不能忽略 ov 时用公式 2222 scqqggZ hh  和 socdZhh   现拟设挖深毕业设计 10 式消力池,池深 d=。 三、消力池池长 消力池池长根据:sj s JL L L 《水闸设计规范》 P236 式中:sL—— 消力池斜坡段水平投影长度( m)  —— 水跃长度校正系数,可采用 ~;取  = jL—— 水跃长度,由《水闸》欧氏公式  6 .9j cchhL  得 经计算得:sjL=+*= 取池长为 12m。 (注:因为本水闸只在上游水位不超过 米时才开闸,所以不必计算其他水位情况。 ) 四、消力池底版厚度 根据《水闸设计规范》,满足抗冲要求得池底板厚度公式: 1 qHtk 《水闸设计规范》 P236 式中: 1k —— 消力池计算系数,可取 ~;取 H — 相应泄流量时的上、下游水位差, m。 由计算得 t=,取消力池底板厚度为 m,前后等厚。 在消力池的 后半段设排水孔,孔径为 m,间距 m,呈梅花形布置,孔内填砂、碎石。 消力池与闸底板连接处留一宽为 m的平台,以便更好地促成出闸水流在池中 产生水跃,消力池平面上呈扩散状,扩散角为 15 度。 五、海漫的设计 ( 1) 海漫长度的确定按以下公式计算 海漫长度 p s sL K q H (当 sqH =1~9,且消能扩散良好时) 《水闸设计规范》 P237 式中:pL—— 为海漫长度( m) sq—— 为其中消力池末端单宽流量,( 2ms ) sK —— 为海漫长度计算系数,取 10 H —— 为闸孔泄水时的上、下游水位差( m) 经计算得:pL=20m,则海漫的长度取 20 m。 毕业设计 11 ( 2)、海漫的布置和构造 海漫应有一定的柔性、透水性和表面粗糙性,其结构和抗冲能力应与水 流流速相适应。 由于下游河床局部冲刷过大,应采用倾斜海漫,倾斜段坡度为 1: 10,海漫使用厚度为 30cm的块石材料,前 7 m采用浆砌石,后 13 m 采用干砌石块。 浆砌块石漫上设排水孔, 底部铺设 厚的砂砾垫层。 (护坡下的垫层应根据不同的土质情况确定,对于粘土土质渠岸,只铺筑厚度不小于 10 厘米的碎石垫层即可。 ) 六、抛石防冲槽的设计 计算海漫末端的河床冲刷深度md。 1 .1 mmmoqdhv 《水闸设计规范》 P237 式中:md—— 为海漫末端的河床冲刷深度( m); mq—— 为海漫末端单宽流量( 2ms ); ov—— 为河床土质允许不冲流速( m/s); mh—— 为海漫末端河床水深( m) ` 经计算得: md = m1,理论上可以不建 深 防冲槽。 但为了保护海漫末端头部,故在海漫末端建构造防 冲槽。 其深度一般采用 ~ m,现取 m,底宽为深度的 2~3 倍,所以底宽取 2 m。 防冲槽的上、下游边坡坡度采用 1: 2~1:4,现取 1: 2。 防冲槽采用宽浅式梯形断面,堆石结构,槽顶与海漫齐平。 两侧边坡坡度可与两岸河岸坡相同。 为了防止水流冲刷,必要时上游护底首端宜增设防冲槽(或防冲墙),其深度一般采用 m。 图 322 防冲槽布置图(单位: m) 毕业设计 12 第三节 防渗排水设计 一 、地下轮廓设计 对于非粘性土地基,通常会采用垂直板 桩防渗。 故地下轮廓主要包括底板、防渗铺盖和板桩。 地下轮廓线就是底板、防渗铺盖和板桩组成的第一根流线。 底板 底板既是闸室的基础,又兼有防渗、防冲刷的作用。 它既要满足上部结构布置的要求,又要满足稳定及本身的结构强度等要求。 ( 1)、底板顺水流方向的长度oL 为了满足上部结构布置的要求, L 必须大于交通桥宽、工作桥宽及其之间间隔的总和,则取 L 为 15m。 从稳定的要求考虑,采用整体式平底板,对粉质砂性土可取( ~) H ;H ==,则取 12m。 综上所述,取底板顺水流方向长度 L 为 15m。 ( 2)、底板厚度 d 根据经验,底板厚度为( 1/5~1/8)单孔净跨,一般为 ~。 故初拟 d 为。 ( 3)、底板构造 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为 C25,上、下游两端各设 ,底宽为 的齿墙嵌入地基。 底板的齿墙既能起 防渗作用,又能抗滑。 上游端齿墙的作用是降低作用在闸底板上的渗透压力,下游端齿墙 是减小出逸坡降,有助于防止地基土产生渗透变形。 闸室底板分段长度的确定应根据闸室地基条件和结构构造特点,结合考虑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确定。 闸室结构垂直水流方向分段长度根据《水闸设计规范》第 条说明:土基上分段长度不宜超过 35m。 故本水闸底板不设分缝。 底板与防渗铺盖之间的连接缝用“ V”型铜片止水。 铺盖 铺盖设在紧靠闸室的上游河底上,其主要作用是延长渗径,以降低渗透压力和渗流坡降;同时具有上游防冲的作用。 铺盖采用混凝土结构,其长度根据闸基防渗需要确定,一般为 2~4 倍闸 上水头或 3~5 倍上、下游水位差( 48 m), H ==,即铺盖长度:4*=,拟取 20m,铺盖厚为 m。 铺盖上游端设 m深的小齿墙,其头部不再设防冲槽。 为了防止上游河床的冲刷,铺盖上游设块石护底,厚为 m,其下设 m厚的砂石垫层。 板桩 板桩入土最大深度一般为闸上水头的 ~ 倍。 为了更好底防渗减压。 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桩,厚 10cm,宽 50cm,长 8m。 毕业设计 13 齿墙 齿墙有 延长渗径,增加闸身抗滑稳定性和防止地基被冲刷作用,齿深采用。 侧向防渗 侧向防渗主要靠上游翼墙和边墩。 上游翼墙为反翼墙,收缩角取为 15 度,延伸至铺盖头部以半径为。 排水、止水 为了减少作用于闸底 板上的渗透压力,在整个消力池底板下布设砂砾石排水, 铺盖与 上游翼墙、上游翼墙与边墙之间的永久性分缝, 为了防止闸基土与墙后土被水流带出,缝中铺贴沥青油毡。 闸底板与铺盖间的分缝采用“ V”型铜片止水。 二、渗流计算 根据《水闸设计规范》要求,对软弱 地基上的水闸采用改进系数法进行计算,拟定地下轮廓线如图 331。 计算其中用到: 1)、计各水流段的水头 损失: ii ih H  式中:i—— 第 i 流段的阻力系数。 i—— i 流段阻力系数的总和; H —— 上、下游的水头差。 2)、三个阻力系数计算公式:进出口段阻力系数 3 21 .5 0 .4 4 1osT  内部铅直段阻力系数 24ln c o t 1y sT  水平段阻力系数  120 .7xL Tss  上三式中: S—— 板桩或齿墙的入土深度 , m。 T—— 地基透水层深度, m; L—— 水平段长度, m; 1s、2s—— 两端板桩或齿墙的入土深度 , m。 注意:式中 2 的 值为 ,而 4 的  值为 180 度。 毕业设计 14 3)、当 5ooLS 时 地基有效深度 0005 2e LT LS 式中:OL、oT—— 底下轮廓线在水平及垂直面上的投影, m。 4) 、进、出口段水头损失值局部修正 公式: oohh  211 .2 11 2 2 0 .0 5 9TSTT            式中:Oh、Oh—— 修正前后的进出口水头损失值, m;  —— 修正系数,可按右上角式计算,  应于以修正; S —— 底板埋深与板桩入土深度之和, m。 T —— 板桩另一侧地基透水层深度, m,取值同有效深度的计算方法,修正 后 , 水 头 损 失 的 减 少 值 h 按 下 式 计 1 o o oh h h h     5)、对进出口处水头损失进行修正后,得出各点在设计(校核)洪水情况的渗压水头值如下: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0mH。 地下轮廓线简化图如图 332 根据以上算得的渗压水头值,并认为沿水平段的水头损失呈线性变化,画出渗 压力分布图如图 333。 毕业设计 15 图333 渗压力分 布图(单位: )图332 地基轮廓 简化图(单位: )图331 拟定地基 轮廓线(单位: )毕业设计 16 三、抗渗性分析 验算闸基抗渗稳定性,主要是为了防止底下渗流冲刷地基土并造成渗透变形。 验算闸基抗渗稳定性时水平段和出口段的渗流坡降必须分别小于《水闸设计规范》表中规定值,以保证地基不会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