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11练习内容摘要:

9.图中曲线中 ( ) A. ① 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 ② 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 ③ 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 ④ 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10.影响 ①② 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 A.云层厚度 B.地势高低 C.正午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 【解析】 第 9题,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最大, ① 表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很小, ④ 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数被地表吸收, ② 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③ 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第 10 题,结合上题分析, ①② 随纬度的变化数值变化明显,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 【答案】 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 完成 11~ 12 题。 11.据图中信息判断 (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1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对图示等值线含义的理解,云量越大,表示该地的日照时数越少,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阴雨天越多。 第 11 题,读图可知,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 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丙地数值小于乙地,因而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故云量空间变化应大于丙地。 第 12 题,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