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与个人防护内容摘要:

职业危害与个人防护

职业危害与个人防护第一部分 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 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化学:铅、汞、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理:如高温、高湿、低温、噪声、振动等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等3、劳动强度过大等4、不良体位等(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等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3、地理环境等(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高毒物品目录 (2003版)3861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第二部分 职业病特点 健康损害性 群发性 隐匿性、迟发性 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第三部分主要行业职业危害特点和基本防范措施 一、制衣行业 (一)主要职业危害特点 常见的相关疾病包括:肌骨失调、职业性哮喘、接触性皮炎、眼、鼻咽炎症、肺、鼻咽和膀胱癌、以及噪声引起的失聪。 另外,工人由于吸入加热塑料时产生的烟雾、金属粉尘、铅雾、皮革粉尘、羊毛粉尘及诸如二甲基甲酰胺之类的有毒溶剂,可能会患上相关职业病。 1肌骨失调:服装生产过程工作单调重复、速度高,通常关节姿态僵硬,使工人容易患颈部、上下肢及背部肌骨失调症。 2化学品的危害:需进行耐久压烫整理的服装,其面料需要经过树脂处理。 这种面料会散发甲醛气体。 也常用四氯乙烯、三氯乙烯等清除污点。 二甲基甲酰胺它常用于织物的防水处理,是一种特别危险的溶剂,可引起中毒肝脏损害。 3噪声与振动:车缝时,电动缝纫机转动声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可给制衣工人造成危害,易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心悸、四肢无力等症状。 ( 二)基本防范措施 理布料时,必须戴口罩。 意工间休息。 浴更衣。 二、电子行业 电子行业生产中主要分为电子元器件生产、电子产品组装 电子元器件生产 包括: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电子玻璃、电子陶瓷、磁性材料等,工艺复杂,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环节较多,如: ( 1)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生产中的外延、氧化扩散、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注入、腐蚀、清洗、刻蚀、溅射、塑封等工序; ( 2)真空器件零件清洗、阴极热丝制备、涂屏、充汞等; ( 3)陶瓷料、玻璃料、磁性材料、塑料等材料的破碎、配制、加工工艺等; ( 4)铸造、热处理、电火花加工、磨削加工、化学处理、电镀、喷砂、油漆、涂装工艺等; ( 5)铅蓄电池等含铅生产工艺; ( 6)电阻、电容等元件生产及印刷电路板( 产; 电子产品组装工艺 ( 1)清洗,使用酸、碱或有机溶剂,个别使用二氯乙烷、二氯甲烷、三氯乙烯、正己烷等有毒溶剂进行清洗 ( 2)电子装联工艺中的焊接、三防、固封工序等。 ( 3)激光物理因素:电子工业中,激光打孔、激光焊接、激光修值、激光定位、激光划片、激光退火等激光加工生产。 ( 4)电磁辐射:电子工业中大功率整机调试、雷达试验场测试、微波管热测以及高频加热设备、介质加热设备和射频溅射设备等。 (一)主要危害特点 锡、装配工序可接触铅,主要产生神经、造血、消化等系统以及肾脏受损。 产中使用的松香、元件清洁剂、脏水、原料等均含各种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三氯乙烯、正已烷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频测试等工序产生的高频电磁辐射。 (二)基本防范措施 、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除毒、减噪隔音、屏蔽。 、使用防毒面罩、手套、眼镜、耳塞等防护用品。 、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三、制鞋行业 (一)主要职业危害特点 制鞋工种繁多,在粘合和清洁鞋面时均使用多种溶剂,职业危害最重要来自粘胶。 粘胶中使用苯而发生中毒多见。 短时间吸入大量苯蒸气可导致急性中毒,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甚致昏迷帛搐等症状;慢性接触者,最主要是导致造血系统损害,甚可引起白血病。 粘胶含白电油(正己烷)可引起肌力、肌张力下降,肌肉萎缩,四肢末端感觉异常。 (二)基本防范措施 己烷。 点做好 皮肤和呼吸个人防护 ,作业现场有良好的 通风排毒 措施。 需每年体检。 、印刷行业(一)主要职业危害特点 刷、洗板、切纸等均可产生职业病有害因素,在清洗印板过程常用“白电油”主要成分是正已烷,可发生周围神经病,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下肢瘫痪。 类,如烃类如正己烷、甲苯、二甲苯等;酮类,如丙酮、环己酮等;醚类,如乙二醇 二醇 油墨:含有芳香烃类、酯类等有机溶剂。 润版液:异丙醇是胶印机润版添加剂。 塑料覆膜:覆膜过程中使用的甲苯、天那水等有毒挥发性溶剂。 油性上光材料:稀释剂主要是甲苯。 主要工序名称 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调墨、清洗油墨、复膜 有害因素(汽油、煤油,醇类化合物、甲醛、 苯酚等多种有机溶剂)印刷噪声、有害因素(醇类,如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等;酯类,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等;烃类如正己烷、甲苯、二甲苯等;酮类,如丙酮、环己酮等;醚类,如乙二醇二醇 订 烟尘、噪声折页、裁切 噪声印刷企业作业场所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列举 (二)基本防范措施 戴防毒口罩作业。 .“白电油”清洗液等有机溶剂储存罐(桶)要加盖,沾有“白电油”等的工具用后存放于密闭的容器中。 时治疗。 五、电镀行业(一)主要职业危害特点 主要为化学伤害。 电镀时可产生铬酸雾、镍酸雾、硫酸雾及氰化氰。 (二)基本防范措施 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作业现场有良好的 通风排毒 措施。 2、配置 冲淋设备。 强酸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氰化物对眼睛有刺激性,对皮肤有损害。 3、每年 体检 一次。 4、剧毒品要专库储存,严格执行双人双锁 管理制度。 六、机械行业 (一)主要职业危害 1、生产性粉尘,在型砂配制、制型、落砂、清砂等过程都可产生粉尘 2、高温、热辐射,在铸造、锻造和热处理产生。 3、有害气体,在熔炼炉和加热炉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电镀时可产生铬酸雾、镍酸雾、硫酸雾及氰化氰;热处理时可产生有机溶剂蒸气,如苯、甲苯、甲醇等。 4、噪声振动和紫外线,机械制造过程中风动工具、铆钉和电焊中产生。 (二) 基本防范措施 2、防尘:安装通风除尘系统,实行喷雾湿式作业,降低粉尘浓度。 做好个人防护,配戴防尘口罩。 3、防毒:采取密闭措施或安装局部通风排毒装置。 制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置警示标识,配备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等。 4、噪声振动射频防护控制: 5、防暑降温:做好铸造、锻造、热处理等高温作业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 七、家具制造行业 (一)主要职业危害 锯木、刨木过程中均可产生粉尘,长期吸入可致慢性呼吸道炎症,严重者可出现肺纤维化改变。 家具制造中有甲醛、酚类等有害物质逸出,可引起眼、鼻、等刺激症状。 在油漆或喷油作业中所使用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引起造血系统受损害。 锯、刨木材时可产生强度较大的噪声革而影响工人的听觉器官。 (二) 基本防范措施 人要戴防尘口罩和防噪声耳罩和(塞)作业。 漆及浸漆作业点应安装排气罩或喷漆抽气柜等设备,密闭化生产。 八、塑胶玩具行业 (一)主要职业危害 塑胶属高分子化合物,其毒性取决于在加热注塑中所逸散出来游离单体的最和助剂的品种。 上色、装配过程中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在缺乏防护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使用含二氯乙烷的粘胶剂如“”和“ 水危害最突出。 二氯乙烷主要经呼吸道吸入,毒作用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以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和抑制作用。 (二) 基本防范措施 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作业现场有良好的 通风排毒 措施,降低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 年体检。 发现、找代替、禁加班、要通风、勤监测”。 急救措施发防治脑水肿为重点。 九、蓄电池行业 (一)主要职业危害 生产蓄电池过程中,工人在道工序中均可接触铅。 长期接触铅烤干或铅烟可引起职业性铅中毒铅对人体的影响涉及神经、消化、造血和心血管等多个系统。 (二) 基本防范措施 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作业现场有良好的 通风排毒 措施,降低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 生产过和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尽最避免工人直接接触铅化合物。 账血、肝肾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都列为职业禁忌症,不能从事铅作业。 十、宝石加工行业 (一)主要职业危害 在宝石加工过程中,接触的职业病有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等,其中以粉尘的危害更加突出。 宝石加工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特点是粉尘浓度高的游离二氧化硅含最较高,因此其所致的矽肺表现为肺组织纤维化商变严重、进展最快,危害大。 (二) 基本防范措施 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作业现场有良好的 通风排毒 措施,降低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 有活性结核病、慢性肺病、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支气管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不能从事粉尘作业。 十一、五金行业 (一)主要职业危害 噪音、紫外辐射、臭氧、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氟化物、粉尘 是五金行业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 基本防范措施 属焊接和切割作业人员工作前要穿戴好合适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口罩、防护手套、护目镜、帆布工作服等; 好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尽可能采用职业危害程度相对较小的焊接材料。 业禁忌症,应调离岗位。 第四部分 个人职业防护国家标准现行相关国家标准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25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 (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 (03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88 工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