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十大题源第二轮总复习资料之十(教师版)内容摘要:

1、掌握高考十大题源,给力高考研究近五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可以发现,物理试题逐渐朝着紧扣教材、考查能力的方向发展,而能力的考查又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通过对近五年新课标高考试题研究,可以发现,新课标高考命题的题源主要有十个。 研究高考命题的十大题源,给力高考,赢得高考。 题源十. 源于最新科技成果、重大事件、科学家的研究或猜想【题源解读】高考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国考,为了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根据最新科技成果、重大事件、物理学史中科学家的研究或猜想编写的、情景新颖、且不超出高中物理知识范围的新题。 例 24. (2011 新课标理综第 2、14 题)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 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 I 引起的,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解析】:在地理北极附近是地磁场的 S 极,由安培定则可知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图 B。 【答案】:B【点评与启示】此题以 19 世纪安培关于地磁场的假设为素材编写而成,考查地磁场和安培定则。 2006 年高考上海物理第 4 题以伽利略研究物体沿斜面运动素材编写,2009 年高考安徽理综卷第 19 题以科学史中带电粒子穿过金属板运动径迹为素材编写。 例 25. ( 2010 新课标理综卷第 24 题)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 3、m 和 200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 00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 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 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 最大速率的 96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点评与启示】此题以北京奥运会短跑名将博尔特创造世界记录设置情景,编写了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试题。 2009 年福建理综卷第 14 题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环月飞行为素材编写试题,2009 年安徽理综卷第 22 题以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点燃主火炬为素材编写试题。 实际上,在 4、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围绕近期一些重大事件编写的高考题。 这启示我们,可以根据天宫一号与神州 8 号的发射和对接编写一些考查主干知识的试题进行训练,可事半功倍。 例 26(2011 天津理综卷第 12 题)回旋加速器在核科学、核技术、核医学等高新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当今医学影像诊断设备 T 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 ”,它在医疗诊断中,常利用能放射正电子的同位素碳 11 作为示踪原子。 碳 11 是由小型回旋加速器输出的高速质子轰击氮 14 获得,同时还产生另一粒子,试写出核反应方程。 若碳 11 的半衰期 为 20 余碳 11 的质量占原来的百分之几。 (结果取 5、 2 位有效数字)(2)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如图 21,D 1 和 两个中空的半径为 R 的半圆金属盒,它们接在电压一定、频率为 f 的交流电源上。 位于 心处的质子源 A 能不断产生质子(初速度可以忽略,重力不计) ,它们在两盒之间被电场加速,D 1、D 2 置于与盒面垂直的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 若质子束从回旋加速器输出时的平均功率为 P,求输出时质子束的等效电流 I 与 P、 B、R 、f 的关系式(忽略质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其最大速度远小于光速)(3)试推理说明:质子在回旋加速器中运动时,随轨道半径 r 的增大,同一盒中相邻轨道的半径之差r 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 【解析】 (1)核 6、反应方程为 设碳 11 原有质量为 过 余的质量为 据半衰期定义有%)设质子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质子离开加速器时速度大小为 v,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子运动的回旋周期为由回旋加速器工作原理可知,交流电源的频率与质子回旋频率相同,由周期T 与频率 f 的关系得在 t 时间内离开加速器的质子数为 N,则质子束从回旋加速器输出时的平均功率输出时质子的等效电流 上述各式得 以单个质子为研究对象解答过程正确的同样得分。 (3)方法一设 为同一盒中质子运动轨道半径的序数,相邻的轨道半径分别为 、*)(相应轨道上质子对应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11),( 2 之间的电压为 U,由动能定理知,v21洛伦兹力充当质子 7、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知 ,则)(212整理得 )(412因 U、q、m、B 均为定值,令 由上式得,42相邻轨道半径 、 之差21同理 12因为 ,比较 、 得2kk1r 1r 11说明随轨道半径 r 的增大,同一盒中相邻轨道的半径之差r 减小。 方法二:设 为同一盒中质子运动轨道半径的序数,相邻的轨道半径分别为*()kN ,在相应轨道上质子对应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1()1 1、D 2 之间的电压为 U。 洛化兹力充当质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知 ,故12由动能定理知,质子每加速一次,其动能增量13以质子在 中运动为例,第 k 次进入 ,被电场加速 次,速度(21)k大小为(1)14同理,质子第 次 8、进入 ,速度大小为()k12综合上述各式得 12整理得 212121()同理,对于相邻轨道半径 、 , ,整理后有1121211()由于 ,比较 、 得2kk1r 1 15说明随轨道半径 r 的增大,同一盒中相邻轨道的半径之差r 减小。 用同样的方法也可得到质子在 中运动时具有相同的结论。 【点评与启示】此题以医学影像诊断设备 T 切入,重点综合考查回旋加速器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 2009 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第 23 题以电磁流量计切入,2011 高考重庆卷第 23 题以跑步机测速切入,2011 年高考福建卷以鱼饵自动投放器为素材。 (2011 福建理综卷)如图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示意图 9、,其下半部 一长为 2R 的竖直细管,上半部 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内有一原长为 R、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 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 锁定,在弹簧上段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 设质量为 m 的鱼饵到达管口 C 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 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求:(1) 质量为 m 的鱼饵到达管口 C 时的速度大小 2) 弹簧压缩到 的弹性势能 3) 已知地面与水面相距 使该投饵管绕 的中轴线 角90的范围内来回缓慢转动,每次弹射时只放置一粒鱼饵,鱼饵的质量在 到 m 10、 之23间变化,且均能落到水面。 持续投放足够长时间后,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 S 是多少。 【解析】:(1 )质量为 m 的鱼饵到达管口 C 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提供,则mg=m ,21. g(2) 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鱼饵的机械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p=)+ m 由式解得 (3)不考虑因缓慢转动装置对鱼饵速度大小的影响,质量为 m 的鱼饵离开管口C 后做平抛运动。 设经过 t 时间落到水面上,离 水平距离为 1x1=,由式解得 R. 当鱼饵的质量为 2m/3 时,设其到达管口 C 时速度大小为 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 m) 233由式解得 . m/3 的鱼饵落到水面上时,设 11、离 水平距离为 x2=,由式解得 ,S= (。 434【备考提示】最新科技成果、重大事件、科学家的研究或猜想等在中学教材中一般不涉及,高考命题一般都给出比较详细的信息,但解题所使用知识方法都是中学物理中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常用的方法。 在高考备考中不需要刻意去寻找此方面题去训练,要把重点放在物理模型的建立、知识的灵活运用上,以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知识应用去应对各种新颖的物理情景问题。 综上所述,在高考备考中,我们要立足新教材,用足新教材,理解掌握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根据物理情景将实际问题物理模型化,能够熟练运用物理规律,灵活应用重点知识,了解与高中物理知识相关的物理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赢得高考,金榜题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