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物理60天冲刺训练七内容摘要:
1、(七):恒定电流时量: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分,选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1超 导 限 流 器 是 一 种 短 路 故 障 电 流 限 制 装 置 , 它 由 超 导 部 件 和 限 流 电 阻 并 联 组 成 , 原 理 图如 图 7 示 当 通 过 超 导 部 件 的 电 流 大 于 其 临 界 电 流 , 超 导 部 件 由 超 导 态 ( 可 认 为 电 阻 为 零 ) 转 变 为 正 常态 ( 可 认 为 是 一 个 纯 电 阻 ) , 以 此 来 限 制 2、电 力 系 统 的 故障 电 流 超 导 部 件 正 常 态 电 阻 临 界 电 流限 流 电 阻 15, 灯 泡 L 上 标 有 “6V 3W”,电 源 电 动 势 E 7V, 内 阻 r 2, 电 路 正 常 工 作 若 灯 泡 发 生 短 路 , 则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图 7A灯泡 L 短路前通过 电流为 1/3A B灯泡 L 短路后超导部件电阻为零C灯泡 L 短路后通过 电流为 2/3A D灯泡 L 短路后通过 电流为 1 7电阻 2、R 3 的阻值相等,电池的内阻不计,求开关 K 接通后流过 电流与 K 接通前流过的 电流的关系( )A1/2 B2/3C1/3 3、D1/4 图 7图 7示,电源电动势为 4V,当接通 K 时,灯 不亮,用电压表测量得, ,U V,由此可以知道断路处是 ( )A灯 B灯 D变阻器 R 图 7图 7所示的电路,不计电表的内阻影响,改变滑线变阻器的滑片的位置,测得电压表 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化的试验图像,如图乙所示,关于这两条实验图像,有( )图 7线 b 的延长线不一定过坐标原点 线 a 的延长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值等于电源的电动势C图线 a、b 焦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乘积等于电源的输出功率D图线 a、b 焦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乘积等于 消耗的功率5四个相同的电流表分别改装成两个安培表和两个电压表,安培表 量程大于 量程,电 4、压表 量程大于 量程,把它们按右图接触电路中 ( )图甲U/A 1 的读数比 读数大BA 1 指针偏转角度比 针偏转角度大CV 1 读数比 数大DV 1 指针偏转角度比 针偏转角度大6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应用如图 7示的实验电路,当调节滑动变阻器 R 控制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 图 7 新调节 R 并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 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的输出功率为( )A32W B44W C47W D48影仪的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必须用风扇给予降温,现设计投影仪的简易电路,要求:带动风扇的电动机 图 7泡才可以发光,电动机没有启动,灯泡不亮,电动机的电路元 5、件符号是 M,如下图中符合设计要求的是8在如图 7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恒定, L 为小灯泡,R 为光敏电阻,D 为发光二极管(电流越大,发出光越强) ,且 R 与 D 相距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滑动触头 P 向左移动时, L 消耗的功率增大B当滑动触头 P 向左移动时, L 消耗的功率减小C当滑动触头 P 向右移动时, L 消耗的功率可能不变D无论怎样移动触头 P,L 消耗的功率都不变二本题共 2 小题,共 16 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做答新 课 标 第 一 网 x k 8 分) 在做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若待测电阻丝的电阻约为 5,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备有以下器 6、材:A电池组(3 V、内阻 电流表(03 A,内阻 图 7C电流表(0,内阻 电压表(03 V,内阻 4 电压表(015 V,内阻 15 滑动变阻器(020 ,允许最大电流 l A)G滑动变阻器(02000 ,允许最大电流 )H开关、导线(1)上述器材中应选用的是_ (只填写字母代号) 图 7(2)某同学采用了图 7所示的部分电路测量电阻,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 (选填“大”或“小” ) 根据测量数据得到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7所示,图中 10(8 分) 为测出量程为 3V,内阻约为 2验室中可提供的器材有:电阻箱 R,最大电阻为 值电阻 值电阻 02V,内阻不计的电源 线若干实验的电路图如图 7 7、示,先正确连好电路,再调节电阻箱 R 的电阻值,使得电压表的指针半偏,记下 此时电阻箱 R 有电阻值 后调节电阻箱 R 的值, 图 7下此时电阻箱 R 的电阻值 (1)实验中选用的定值电阻是_;(2)此实验计算电压表内阻 表达式为 _(3)若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则电压表内阻 测量值将_A偏大 B不变 C偏小 D不能确定,要视电压表内阻的大小而定三本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36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如图 7示时加速度计的示意图,被广泛地应用于飞机、潜艇、导弹、航天器等装置的制导的信息 8、源,系统加速时由弹簧连接在光滑支架上的敏感元件也处于加速状态,它下端的滑动臂在变阻器上自由滑动,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已知敏感元件质量为 m,弹簧劲度系数为 k,电源电动势为 E,无内阻,滑动变阻器总电阻为 R,有效长度为 L,静态输出电压为 求加速度 a 向左向右两种情况,求解加速度 a 与输出电压的关系式图 7个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为 2A 的电源和一个滑线变阻器,接成如图 7所示的电路,变阻器最大阻值 2,电源路端电压 U 随外阻 R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图中U=12V 的直线为图线的渐近线,试求:(1)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2)A、B 空载时输出电压的范围(3)若要保证变阻器的滑片能任意滑动 9、,A、B 两端所接负载的最小电阻时多大。 R /612乙2如图 7示为检测某传感器的电路图,传感器上标有“3V ,的字样(传感器可看作一个纯电阻) ,滑动变阻器 标有“10,1A”的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 压表的量程为 3V(1)根据传感器上的标注,计算传感器的电阻和额定电流(2)若电路元件均完好,检测时,为了确保电路各部分的安全,在 a、b 之间所加的电源电压最大值时多少。 (3)根据技术资料可知,如果传感器的电阻变化超过了 1,则该传感器就失去作用,实际检测时,将一个恒定的电源加在图中 a、b 之间(电源电压小于上述所求的电压的最大值) ,闭合开关 S,通过调节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 端的电压,过 10、计算分析,你认为这个传感器是否还能使用。 此时 a、b 间所加的电压时多少。 图 7压表示数U/1 (七)1C 2B 3D 456A 7C 8A 9 (1) 2)小随着电阻丝中的电流增大,温度升高,电阻率增大,电阻增大10 (1) (2)R 12R2 (3)A 11 【解析】系统加速度 a 向左时, 其中x 为弹簧伸长量(压缩量) ,滑动臂向右移动01由上两式可以得到: 系统加速度 a 向右时, 动臂向右移动x, 01由上两式可以得到: 2 【解析】 (1)由乙图可知,当 R 趋近无穷大时,E=12V,而当 U=6V=E/2 时,应有r=R=2(2)当滑片滑到变阻器的最上端时,A、B 两端输出电压最大值:当滑片滑到变阻器的最下端时,A、B 两端输出电压最小为零,故 A、B 空载时输出电压的范围为 011V(3)当滑片滑到变阻器的最上端时,通过电源的电流恰好为最大电流 2A 时,A、B 两端所接负载电阻最小。 ,解得:R 013 【解析】 (1)传感器的电阻 R 传 =U 传 2/P 传 =10,(2)要求电路各部分安全,则要求电路的最大电流 I=I 传 =m=U 传 +。福建高考物理60天冲刺训练七
相关推荐
1、(共 19 页)【模拟演练】1.(2012湖州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体表面存在张力2.(2012福州模拟)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种状态变化中,可能实现的是 ( )度降低,强增大,强增大,强减小,体积增大3.(2012广安模拟)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此不可能制成4.(2012徐州模拟)下列有关温度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课下针 对高考押题训练1(2012北京高考)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将该粒子的运动等效为环形电流,那么此电流值( )A与粒子电荷量成正比 B与粒子速率成正比C与粒子质量成正比 D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解析:选 D由电流概念知,该电流是通过圆周上某一个位置( 即某一截面)的电荷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1、第 - 1 - 页 共 13 页难点之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一、难点突破策略(一)明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特点1. 产生洛伦兹力的条件:电荷对磁场有相对运动磁场对与其相对静止的电荷不会产生洛伦兹力作用电荷的运动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平行2. 洛伦兹力大小: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洛伦兹力 f=0;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洛伦兹力最大,f=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夹角 时
1、1第三讲 变加速运动一、特别提示所谓变加速运动,即加速度(大小或方向或两者同时)变化的运动,其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从牛顿第二定律的角度来分析,即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变化的。 本章涉及的中学物理中几种典型的变加速运动如:简谐运动,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和重力场等的复合场中的运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中电子绕原子核的圆周运动等。 故涉及到力学、电磁学及原子物理中的圆周运动问题。 二
1、第 - 1 - 页 共 12 页难点之八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难点突破策略:带电微粒在电场中运动是电场知识和力学知识的结合,分析方法和力学的分析方法是基本相同的:先受力分析,再分析运动过程,选择恰当物理规律解题。 处理问题所需的知识都在电场和力学中学习过了,关键是怎样把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为有效突破难点,学习中应重视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