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总复习物理教学案第08讲内容摘要: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速的国际制单位是 m/3)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时,结果是速度随时间增加或减少。 (4)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二、重点、难点分析加速度的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首先要注意加速度的引入。 可以通过公共汽车与无轨电车(或卡车与小汽车)启动,速度从零加速到 5m/s 的差异,使学生体会到速度的变化有快慢问题。 也可演示物体从不同倾角的斜面滑下,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大致相同,比较物体在不同倾角的斜面的速度变化的不同点是什么。 从而 2、提出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 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后,要强调两个问题。 其一,加速度不是表示速度的增加,也不是速度的变化,而是速度变化的快慢。 其二,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没有任何直接关系,高速公路上高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它的加速度为零。 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 暂时回避几个问题: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如何判断方向的问题应暂时回避,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不宜提“速度变化的快慢”,包括“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第三,不宜提平均加速度与即时加速度。 三、教具“教参”第 100 页介绍的“阿特伍德机”装置,装置中的槽码可选用几个不同规格的。 或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装置。 (不用打点计时器)四 3、、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研究变速直线运动,应当从简单的入手,什么样的变速直线运动最简单呢。 下面给出沿直线做变速运动的火车和汽车,从开始计时及每隔 1s 的速度刻 ts 0 1 2 3 4 火车 v1ms 汽车 v2ms 0 18 16 14 12 问:表中火车(汽车)的速度变化有什么特点(规律)。 引导同学答出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每隔 1s 速度的增加或减小(变化)相等。 伽里略研究后认为,这样的变速直线运动最简单。 (二)教学过程设计六、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1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表中所表示的火车、汽车在给 4、定的时间内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绝对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很少,但实际生活中可见到变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举例:子弹在枪筒内的运动。 、汽车启动后的一段时间,或静止前的一段时间的运动。 落下运动,或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提问:表中火车、汽车表现的都是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但也有不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呢。 总结两处不同:一是一个是增速,另一个是减速;二是在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不同,也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有所不同,为了反映这一不同点,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做加速度。 2加速度表中火车速度变化得慢,汽车变化得快。 生活中,骑自行车想超过停在站上的公共汽车或无轨电车。 当骑到车尾时,公共汽车(无轨电 5、车)恰要启动,能超过吗。 无轨电车速度变化得比公共汽车快。 比较 t1、t 2所用时间。 相同时间速度变化大小不同(汽车、火车);变化相同速度所用时间不同。 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始时的速度(初速度) v t:经时间 t 的速度(末速度)练习读:先读速度,再读加速度单位。 火车的加速度 a=) 汽车的加速度 a=2m/),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这个问题要在进一步学习中不断加深理解。 )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 匀加速运动:v tv 0,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a0,v 为正值,a 与 v 方向一致。 匀减速运动:v tv 1,速度随时间 6、均匀减小,a0,v 为负值,a 与 v 方向相反。 表:(1)加速的大小表示什么意义。 (2)读:赛车的加速度为 每二次方秒)(3)负号的意义。 例题 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 40s 内速度从 10m/s 增加到 20m/s,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 汽车紧急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在 2s 内速度从 10m/s 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加速度和加速运动的时间分别用 v0、v t、a 和 t 表示。 汽车的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和刹车的时间分别用 v t、a、t来表示。 解:由于 0m/s,v t=20m/s,t=40s,所以火车的加速度由于 10m/s,v t=0,t=2s,所以汽车的加速度:火车的加速度 7、的大小是 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是5m/号在这里表示汽车做减速运动。 (三)课堂小结1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什么是加速度。 加速度是速度增加吗。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吗。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目的要求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1)知道如何推导出 vt=v0+)会应用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式:会推导会应用3、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能熟练地应用4、点难点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及其符号法则。 难点:位移公式的推导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加速度 a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本节课将从 8、加速度的定义式 a =(v t 出发,研究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1、提问:根据 a=(v t,质点的末速度 v0+物体的初速度 a 已知时,任意时刻 t 的瞬时速度 速度公式表示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t 图象表示 t 的关系,显然是一条倾斜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等于初速度,、例题 1;教材第 31 页例题 1(学生阅读)提问 1:题目给出的是什么运动。 已知条件是什么。 求什么。 答:研究汽车刹车后的匀减速运动已知加速度的大小|a|6m/s,运动时间 t=2s,隐含条件:末速度:在运用公式 vt=v0+ 加速度 a 的符 9、号作了怎样的处理。 原因何在。 答:汽车因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初速度方向为正,则加速度a 为负.故 a=:在解答书写上,例题作了怎样的示范。 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步骤(1)依题意,写出显性及隐性已知条件,标明单位及符号(正、负号)(2)依据公式(依 vt=v0+,进行文字运算(得v0=vt3)代入数据,得出结果(注意标明单位)(4)简答1、 讨论:通过本题,有何启示。 (1)将题目交代的物理情景理想化为典型的运动模型是关键,本题交代的是汽车刹车,我们将它抽象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从而可以应用速度公式求未知量.(2)模型化以后的工作应该是分析题意,用字母表达出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注意挖掘隐含条件(v t=0) 10、,弄清要求的物理量(v 0).(3)速度公式 vt=v0+矢量方程,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演变为代数关系式,公式中的矢量 vt,v 0,a 有方向,分别用正负号表达,如果是未知量,则设为正,由最终结果再确定方向,各物理量的正负以初速度 4)公式 vt=v0+有四个物理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任意三个,上述例题求的就是 (5)应特别注意解题时的书写格式.(三)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1、提问:速度为 历时间为 t,如果用某一匀速直线运动代替,使其在时间 t 内的位移与之相等,试在图中画出该匀速运动的速度图象,进而用 v=(v 0+2讲:显然,上面的速度 v 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必须注意,它只 11、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用 表示平均速度,则 v - (v 0+2.(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学生推导)1、提问:由 s=v- t, (v0+2 ,vt=v0+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要求用 v0、a、t 果:s=v 0t+(1/2)表示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 t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得到位移公式如图所示,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大小为阴影总面积,其中矩形面积 s1=三角形面积 1/2)att=(1/2)而总面积s=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 0t+(1/2)阅读课文:第 32 页例题(学生阅读)(1)例题讲述:(学生讲述)题目交待的情景,已知条件,待求物理量各是什么。 12、汽车由匀速运动改作匀加速运动,已知a=1m/s2,t=12s,s=180m,求初速度 2)解题步骤:写出已知条件后,依,s=v 0t+(1/2)s=s/)入数值,解得 m/3)启示:与例题 1 s=1/2)s、v 0、a、t 四个物理量,定初速度 后用正负号表示 s、v 0、a,依照原始公式先作文字运算,得到待求量的表达式,然后代入数据,求出结果,并对结果加以具体说明.(五)课堂练习(5)阅读教材第 33 页练习六中的 6 个习题,指出每道题给出的物理情景应简化成怎样的运动模型。 各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求什么。 如何进行符号设定。 答案:(1)汽车做匀加速运动,已知8m/s,a=s2,t=20s,求 )火车做匀减速运动,已知2km/h=20m/s,t=2mi。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