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 岳麓版必修3内容摘要:

3、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4、采用互问法小结、巩固本课内容。 【教学资源】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 文化发展历程课本。 学生课下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分成四组同学,分别从原子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个方面查找建国后的成就资料,由一人汇总演示、一人总结发言。 )【板书设计】第 29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科技成就1、 原子能a 成就: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核电站b 背景:美苏核垄断c 影响:巩固国防、能源利用、综合国力2、 生物技术a 成就:杂交水稻(袁隆平)b 背景:地少人多c 影响:解决吃饭问题3、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a 成就:银河一号、三号、神威号巨型计算 6、景,从而得到价值体验。 (一)原子能方面请第一小组同学们出示有关原子能的资料。 一名同学讲解。 生:首先看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的景象。 图片讲解:1966 年 10 月 27 日,北京时间 9:00 正,随着指挥员一声“发射”口令,顷刻间核导弹腾空而起,按预定程序准确飞向靶区。 9:09 分 14 秒,核弹头在靶心上空距地面 569 米的高度爆炸。 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毛泽东接到报告高兴地说;“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10 月 27 日的这一声巨响,表明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准中程导弹核武器,也取得了核弹头研制定型的完整经验,对加快战略导弹核武器的 8、:王淦昌,当时参与研制核武器的科学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此前,他因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而轰动世界,到研究所报到后,由于保密需要,化名“王京”,而王淦昌这个名字从此消失 17 年之久;在“两弹一星”科研刚刚起步时,苏联撤走了专家,是邓稼先带着一批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大学毕业生,在京城北郊的灰楼里,用 4 台手摇计算机运算,开始了艰辛的攻关;还有钱学森、周光召、朱光亚、钱三强、赵九章、姚桐斌、郭永怀、钱骥、于敏、王大珩、王希季、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妮、屠守锷、黄纬禄、彭桓武、程开甲、陈能宽等。 1999 年,党和政府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当时,他们中已有 7 位科 10、出大量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简称核能,俗称原子能。 它给人类提供了土种新的能源。 思考:原子能技术除了在国防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还在什么方面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 生: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于 1991 年 12 月开始运行发电。 另外还有大亚湾核电站。 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动力能源。 (二)生物技术方面第二组同学出示自己的材料。 生:这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他旁边是他的研究成果给农民们带来的丰收的喜悦。 我国拥有世界 7%的耕地,却有占世界 20%以上的人口。 在新中国成立后,吃饭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事。 下面我们一起看几则材料:(课件展示)材料一 “地,究竟能有多高产。 ” 袁隆平曾做过一个 12、到美洲广泛传播。 2004 年,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世界粮食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 沃夫奖被称为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而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材料二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 6000 多万人。 2004 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 800 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 7500 万人。 生:我们根据已知的材料(课本资料和我组提供的材料)设计了 14、库生:第一幅图展示的是我国在 1983 年研制成功的银河系巨型计算机。 第二幅图是我国的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 下面我们看两则材料:(课件展示)材料一 我国从 1956 年开始电子计算机科研和教学工作。 1983 年 12 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 1 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1992 年 11 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 10 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1997 年研制成功每秒运行 130 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 1999 年研制成功神威巨型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向微型化和巨型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材料二 金怡濂院士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在计算机研究领域,人们通常把当时性能最高、运算速度最快的一类计算机称为巨型计 15、算机。 到了 20 世纪 9O 年代,我国自己开发成功的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达每秒 10 亿次。 但是,当时美国和日本的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上千亿次。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我国决定研制“神威”巨型计算机。 金怡濂经过认真研究后说:“我们应当有能力造一台千亿次巨型机。 而且必须有一个大的跨越,否则我们会被世界越甩越远。 ”金怡濂语出惊人,掷地有声。 他被任命为“神威”计算机的总设计师。 1999 年 9 月,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牵头研制的“神威”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并投入商业运行。 运算速度达每秒 3840 亿次。 生总结: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并且有一批我们自己的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