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 岳麓版必修3内容摘要:
3、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4、采用互问法小结、巩固本课内容。 【教学资源】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 文化发展历程课本。 学生课下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分成四组同学,分别从原子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个方面查找建国后的成就资料,由一人汇总演示、一人总结发言。 )【板书设计】第 29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科技成就1、 原子能a 成就: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核电站b 背景:美苏核垄断c 影响:巩固国防、能源利用、综合国力2、 生物技术a 成就:杂交水稻(袁隆平)b 背景:地少人多c 影响:解决吃饭问题3、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a 成就:银河一号、三号、神威号巨型计算 6、景,从而得到价值体验。 (一)原子能方面请第一小组同学们出示有关原子能的资料。 一名同学讲解。 生:首先看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的景象。 图片讲解:1966 年 10 月 27 日,北京时间 9:00 正,随着指挥员一声“发射”口令,顷刻间核导弹腾空而起,按预定程序准确飞向靶区。 9:09 分 14 秒,核弹头在靶心上空距地面 569 米的高度爆炸。 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毛泽东接到报告高兴地说;“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10 月 27 日的这一声巨响,表明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准中程导弹核武器,也取得了核弹头研制定型的完整经验,对加快战略导弹核武器的 8、:王淦昌,当时参与研制核武器的科学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此前,他因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而轰动世界,到研究所报到后,由于保密需要,化名“王京”,而王淦昌这个名字从此消失 17 年之久;在“两弹一星”科研刚刚起步时,苏联撤走了专家,是邓稼先带着一批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大学毕业生,在京城北郊的灰楼里,用 4 台手摇计算机运算,开始了艰辛的攻关;还有钱学森、周光召、朱光亚、钱三强、赵九章、姚桐斌、郭永怀、钱骥、于敏、王大珩、王希季、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妮、屠守锷、黄纬禄、彭桓武、程开甲、陈能宽等。 1999 年,党和政府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当时,他们中已有 7 位科 10、出大量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简称核能,俗称原子能。 它给人类提供了土种新的能源。 思考:原子能技术除了在国防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还在什么方面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 生: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于 1991 年 12 月开始运行发电。 另外还有大亚湾核电站。 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动力能源。 (二)生物技术方面第二组同学出示自己的材料。 生:这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他旁边是他的研究成果给农民们带来的丰收的喜悦。 我国拥有世界 7%的耕地,却有占世界 20%以上的人口。 在新中国成立后,吃饭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事。 下面我们一起看几则材料:(课件展示)材料一 “地,究竟能有多高产。 ” 袁隆平曾做过一个 12、到美洲广泛传播。 2004 年,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世界粮食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 沃夫奖被称为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而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材料二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 6000 多万人。 2004 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 800 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 7500 万人。 生:我们根据已知的材料(课本资料和我组提供的材料)设计了 14、库生:第一幅图展示的是我国在 1983 年研制成功的银河系巨型计算机。 第二幅图是我国的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 下面我们看两则材料:(课件展示)材料一 我国从 1956 年开始电子计算机科研和教学工作。 1983 年 12 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 1 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1992 年 11 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 10 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1997 年研制成功每秒运行 130 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 1999 年研制成功神威巨型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向微型化和巨型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材料二 金怡濂院士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在计算机研究领域,人们通常把当时性能最高、运算速度最快的一类计算机称为巨型计 15、算机。 到了 20 世纪 9O 年代,我国自己开发成功的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达每秒 10 亿次。 但是,当时美国和日本的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上千亿次。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我国决定研制“神威”巨型计算机。 金怡濂经过认真研究后说:“我们应当有能力造一台千亿次巨型机。 而且必须有一个大的跨越,否则我们会被世界越甩越远。 ”金怡濂语出惊人,掷地有声。 他被任命为“神威”计算机的总设计师。 1999 年 9 月,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牵头研制的“神威”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并投入商业运行。 运算速度达每秒 3840 亿次。 生总结: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并且有一批我们自己的专。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相关推荐
2、它们的原料不同。 答案:有两种高聚物 A、B,A 能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并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熔融成黏稠状的液体,B 不溶于任何溶剂,加热时不会变软或熔融,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导 学 号 06050703A高聚物 A 可能具有弹性,而高聚物 B 一定没有弹性B高聚物 A 一定是线型高分子材料C高聚物 A 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D高聚物 B 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解析:根据题中给出的高聚物 A
2、工程、航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诞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整个世界。 (二)讲授新课一、电脑与网络(1)互联网诞生的背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
3、6050620A酶是一种糖类物质B大多数酶是一种蛋白质C酶是生物体内产生的催化剂D酶受到高温或重金属盐作用时会变性解析:大多数酶是一种蛋白质,而不是糖类物质;酶具有蛋白质的性质,当受到高温或重金属盐作用时会变性;酶还是生物体内产生的高效催化剂,其催化作用具有条件温和、不需加热、高度专一、催化效率高等特点。 答案: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导 学 号 06050621A除病毒外
2、有一句话叫“书画同源”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绘画,走进历史,感受古代绘画艺术的意境之美、思想之美、历史之美、哲学之美。 学习新课第八课笔墨丹青2、首先解释一下题目,重点介绍丹青(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 王维“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二)了解中国画:从题目中,我们也能够猜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画,也叫做国画。 那我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关于国画都知道那些知识。
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 ,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字阅读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那么,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在扫盲教育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教材上列举了三个时间点及决策,请看教材是哪三个时间点以及相关的情况如何。 板书:1努力:1950 年召开的全国工农教育会议、198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