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内容摘要:
第二教时: (学生朗读全文) (教师复述了第一堂课讨论的要点) 师:下面我们继续讨论点的志向和性格。 谁先翻译一下。 (学生翻译曾皙的志向,并讨论曾皙的性格。 ) 师:请用一个词表达对曾皙情趣的理解。 生 21:悠闲自得。 生 22:闲云野鹤。 生 23:淡泊、平和。 生 24:潇洒。 生 25:崇尚自由。 生 26:不追求功名。 师:这与孔子对弟子“出仕”的主张是不是矛盾。 怎么理解孔子的‘我与点也’。 生 27:这是曾皙做了县官以后与欧阳修一样与民同乐的景象。 师:这里与欧阳修的情况一样不一样。 生 28:欧阳修是被贬官以后重修醉翁亭时所作。 生 29:醉翁亭没有重修,重修的是岳阳楼。 生 30:这是“齐天下”后出现的太平盛世的景象。 生 31:曾皙表示自己不能管理国家,这平和淡泊正符合孔子谦和守礼的要求。 生 32:因为要沐浴,又要到祭坛上吹风,还要咏,估计是在举行仪式,也是一种礼,也与孔子主张的礼教是一致的。 生 33:人总有入世的一面,也有出世的一面,孔子也曾想有所作为,积极入仕,但由于战乱 ,志向不能实现,痛苦之后,希望自己能够过悠闲的世外桃源的的生活,曾皙的理想刚好表达了孔子自己的理想„„ 师:“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既赞又叹,赞的是什么。 叹的又是什么。 生 34:只有一个学生说出了孔子追求的平天下的理想,其他学生都没有达到孔子的教育要求,所以孔子只好叹息,同时又赞美曾皙能领会孔子的教育理想。 生 35:因为当时春秋时代是战乱时代,所以要叹,而只有曾皙说出了孔子追求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所以要赞。 生 36:因为孔子怀才不遇,所以要叹,因为曾皙描绘的景象太美了,所以要赞。 生 37:这世外桃源般的悠闲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也是实现不了的,所以要叹,而这生活毕竟是美的令人憧憬的,所以要赞。 生 38:孔子自己怀才不遇,他的弟子这么大年纪了那么有才能还在读书,也是不得志,所以叹,而他的学生所拥有的才学这么高、追求的境界那么高,所以赞。 师:他们中有的年纪很大了,为什么还要读书。 生 40:为了“独善其身”,为了“修身”。 师:讲的合情合理。 哪位同学翻译一下孔子的点评。 (学生翻译并讨论孔子的点评) 师:孔子对其余三子究竟如何点评。 生 41:孔子首先肯 定了“三子”谈了自己的志向,提出了治国原则是礼,然后对子路的不让。新人教版选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
相关推荐
4、图(图 ),完成 1011 题。 图 10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A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C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D地壳抬升、流水沉积11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早期人类选择在河流阶地居住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运便利 B便于农耕C军事防御 D文化传统我国 L 县县城东西长约 8 千米,南北最宽处约 500 米,最窄处不足 100 米。 读 L
2、顺利进入月夜休眠时,12 月 15 日的范围与全球范围的比例大约为()A16 B56 C13 D233惠州市于北京时间 2014 年 3 月 29 日 20:30 至 21:30 参加了“全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活动期间,下列四地中会发生日期变更的是()A甲(120W , 20N) B乙(165E,20N)C丙(75E,0) D丁(45W ,0)在合肥(32N , 117E)工作的李先生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大气辐射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地表主要在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 (3)大气保温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4、8当北京红叶进入观赏尾期时,将出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观的是()A新疆喀纳斯 B吉林红叶谷C南京栖霞山 D广东石门谷图 中的虚线为某水平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 据此回答 910 题。 图 9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10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 )A. 纬度较高
体上来说,可称为语录体散文。 章节简短,语言朴素、比较精炼扼要,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格言,有不少是从《论语》中继承而来的。 (3)《论语先进》,这一篇记录孔子对学生的评论。 共二 十六章。 课文是最后一章,是《论语》中写得比较长而又比较生动的一章。 文章记录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关于“志”的讨论,寥寥三百余字,写出了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志趣爱好,如子路的直率粗犷,冉有
情供水和微笑招呼之事的叙述中,作者深深地认识与体会到了老百姓对八路军有着“无穷的热烈的情意”,心心相连,而这 “村妪”的心,就是“自由河北人的心”,就是中华民族的人心 —— 爱国主义之心。 这段抒情性很浓的议论文字,有力地表现了人民群众高昂的抗战热情、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抒发了作者对人民群众由衷的赞颂与热爱。 ) 第三部分“通过敌人的封锁区”,阅读该段文字,回答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