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政治新课标一轮复习模块高考预测(必修1 经济生活)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扩大,农村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逐年下降。 (2)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赶不上经济增长率,影响了消费能力的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差额扩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消费市场不断萎缩是导致 3)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增加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合理扩大信贷规模。 稳定物价水平。 挖掘消费潜力,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稳定供应,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对哄抬物价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 加强社会保障,激发预期消费,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缓解居 5、015 年以来,山东省适应经济新常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经济创新发展: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削减 342 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省级财政发放生态补偿资金 11 579 万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三管齐下” ;98%以上的省自主创新专项由企业牵头实施;17 个市和 107 个县(市)区公开了财政预算。 (1)依据上表所示经济信息,描述我国经济态势发生的转变。 (2)分析上述材料中山东省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解析第(1)问,要求描述我国经济态势发生的转变,表格中有三列项目需要描述,分别就 速、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的 6、变化进行描述,并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依靠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升级驱动。 第(2)问,围绕材料二中山东省所采取的改革措施,阐述其经济学依据,要注意根据该段落中的分号,划分为 6 个层次,分别对应市场调节、科学的宏观调控、企业主体地位、创新驱动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角度陈述。 答案(1)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且处于合理区间,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我国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效益和质量不断提升。 (2)按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 8、977 21 810 2013 7 917 24 565 2014 8 896 26 955 2015 9 892 28 844 材料二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政策一: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政策二:农业部发布 50 项惠农政策,2 000 亿补贴资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50 项政策涵盖种粮直补、农机补贴、产粮大县奖励等多项支农惠农政策。 政策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 10、结合,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发挥财政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作用。 农业部 2 000 亿补贴资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扩大就业,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的常住人口实现市民化。 预测四抢抓机遇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长速度注:2015 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同比提升 百分点,单位 耗同比下降 出口增长 出口商品向中高端升级。 材料二从“衬衫换空客”到“高铁换大米”再到金融和服务输出,我国的对外经济正在升级。 当前,我国积极推 12、下行压力,发展质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 第(2)问,本问限定为对外经济的知识,设问指向开放型经济水平,属于意义类主观题。 对于此类试题要从直接到间接、从微观到宏观,常用“有利于” “促进”“增强” “提升” “巩固”等词语来概括。 可以从经济全球化趋势、开放型经济体系、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1)我国 速平稳,有下行压力,发展质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 (2)有利于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高铁和金融出口可以改变“衬衫换空客”的落后局面。 有利于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高铁和金融出口可以为这一体系夯实基础。 有利于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高铁和金融出口可以培育技术和资本的出口新优势。 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高铁和金融出口可以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和世界品牌,推动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2017高考政治新课标一轮复习模块高考预测(必修1 经济生活) 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