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4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内容摘要:
2、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 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体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 下列对蔗蟾和袋鼬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息传递 题干中可以看出蔗蟾与袋鼬之间为捕食关系,都是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不可能实现物质循环,鼬捕食蔗蟾的过程中,蔗蟾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流向了袋鼬,B 项正确;袋鼬捕食蔗蟾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信息传递,并且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 项正确;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共同进化,以适应环境,D 项正确。 答案:2014 天津理综,3)图 a、b 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 (生命物质总量) 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 4、(生产者和消费者)储存的能量中都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B 项正确,D 项错误。 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太阳光能 ,而太阳光能是系统外的能量,C 项正确。 答案:误的是()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招引灰椋鸟,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种群不利于对基因的保存,也就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改变了生态的多样性,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确的是() 表示不同种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 表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则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表示四个鸽种群中的个体数,则 d 表示某有 5、毒物质在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中的含量,则 d 代表生产者解析:由图示可知,遗传多样性越高,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越强,A 项正确;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 项错误;种群密度越大,种群被捕食者攻击的成功率越小,C 项错误;有毒物质在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中逐级积累,随着营养级的升高有毒物质的含量也越高,则 a 代表生产者,D 项错误。 答案:息” 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可通过胞间连丝来实现,B 项不正确;在农业生产中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打破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害虫的出生率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D 项正确。 答案: 6、4 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瓶编号光照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甲 + + + + + +乙 - + + + - +丙 + + + + - + + + - +表可知,甲中的生物比丁中的多,所以耗氧多; 乙与丙相比,无光照,植物不能制造有机物,乙含泥沙,泥沙中有微生物,所以乙瓶中的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短;丙与丁相比,少了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消耗;丁比丙的生物种类多,抵抗力稳定性较丙高。 答案:957 年,美国的生态学家 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 表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条食物链,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解析:此食物网中有 6 条食物链,丁占第二、三、四营养级; 戊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外来物种引入新的环境中,若当地环境条件适宜且无天敌存在,外来物种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可能会导致当地的物种大量死亡,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答案:2015 江苏,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生物进化的相关内容。 因为行道树一般成行排列,所以对其上的蜘蛛种群密度的调查不适合用五点取样 10、于体积小,阳光直射升温快,因此需要散射光才能正常运转,A 项正确;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图中异养生物分别为消费者和分解者,B 项正确;行为信息只能由生物发出,无机环境不能发出,C 项错误;生态缸中生物的生活状况是判断该系统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指标,D 项正确。 答案:符合右图调节机制的是()胱逼尿肌持续收缩,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解析:图示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 排尿反射属于正反馈; 血糖浓度的调节、食虫鸟数量的变动以及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都是负反馈调节。 答案:31I 进入人体的途径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1I 降低食物链中放射性物质 131I 31I 是自然界本身不存在的物质,所以不会参与生态。2016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4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相关推荐
p则 q” ,其中 p是命题的条件, q是命题的结论. 2.在上面的例子中: 命题②的条件和结论分别 是命题①的结论和条件,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 命题③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命题①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 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命题互为否命题; 命题④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命题①的结论的否定和 条件的否定,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 3.一般地,设 “ 若 p 则 q” 为原命题,那么
2、()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占据了大多数的空间,无色的细胞质区域较小,A 项错误;细胞的角隅处由于与外界接触面积大,失水速率较高,首先发生质壁分离,B 项正确;吸水纸的作用在于吸引溶液,使细胞充分浸润在外界溶液中,C 项错误;本实验中包含实验前后的自身对照,不能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D 项错误。 答案:2014 课标全国理综
2、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属于数量特征,C 项正确;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优势物种的取代过程,发生在同一个群落中,西南横断山区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分别属于不同的群落,是温度影响的结果,D 项错误。 答案:40 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 100 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
2、能力较弱,因此水族箱不能放在强光下,以免水温迅速升高,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 由于水族箱中的生物繁殖能力、食物、空间等受到了限制,生物种类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生物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种类减少,最终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故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存在的时间短暂。 答案: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 2, 的 液 9 份,并编号为 19。
2、体跨过 2 层生物膜,共穿过 12 层磷脂分子层;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会引起图 1 中 A 液增加;图 2 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激素 X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 Y 是促甲状腺激素,则促进,抑制。 答案:2015 山东淄博一模)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反射弧结构和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甲乙最新海量高中、C、B、D、 处
P P P 二、建构数学 切线定义:如图,设 Q 为曲线 C 上不同于 P 的一点,直线 PQ称为曲线的割线.随着点 Q沿曲线 C 向点 P 运动,割线 PQ 在点 P 附近逼近曲线 C,当点 Q 无限逼近点 P 时 , 直线 PQ 最终就成为经过点 P 处最逼近曲线的直线 l,这条直线 l 也称为曲线在点 P 处的切线.这种方法叫割线逼近切线. 思考:如上图, P 为已知曲线 C 上的一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