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后练习(含答案)内容摘要:

2、进出细胞的。 (4)图中的_和_(填字母)能够运动,导致生物膜具有一定的_。 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_,与生物膜上的_有关。 【能力提升】1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 膜上运动,能运动,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粒体、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白质、化海水3物 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的 关系,为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然后让两种细胞在 37 C 下融合,40 ,发现融合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相间分布。 (1)该实验缺少对照实验,应补充 以下实验步骤:_。 (2)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实验结果。 3、在相同时间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状况,来判断温度对膜流动性的影响。 _ _,来判断温度对膜流动性的影响。 (3)经补充实验步骤后,请完成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_。 _。 _。 必修 1 课时 13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后练习 详细答案【基础过关】1C【解析】维生素 D 属于脂质,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也是脂质,故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维生素 D 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 【备注】无2B【解析】电子显微镜诞生后,科学家用它来观察细胞膜,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细胞膜是静态的,因此,不能解释单细胞 生物变形虫的 4、变形运动。 【备注】无3B【解析】在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构成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尾部朝向内侧。 蛋白质分子有的分布在膜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还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其中外侧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细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因此细胞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并不相同。 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在膜中运动的。 【备注】无4D【解析】血液透析膜可将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 而对人体有用的大部分物质不能通过,因此该膜具有选择透过功能。 【备 5、注】无5(1)蛋白质 糖链 葡萄糖(2)D 糖蛋 白(3)B(4)A B 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A【解析】(1)图中的 A 是膜上的蛋白质、B 是磷脂双分子层、C 是糖链、D 是糖蛋白,糖链是由葡萄糖经过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2)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特定的糖蛋白能识别特定的气味分子,二者相结合,才能产生嗅 觉。 (3)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脂溶性物质较易进出细胞是借助于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 (4)生物膜中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都能够运动,使 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主要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备注】无【能力提升】1D【解析】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 6、和磷脂分子能够运动, 使得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且磷脂分子并不是因为有尾部的摆动才能运动,蛋白质也并不是因为没有尾部而不能运动。 【备注】无2D【解析】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均是双层膜结 构,但通透性不同,A 项错误;生物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B 项错误;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有的生物膜没有糖被,C 项错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模拟生物膜这一特点处理污水,淡化海水,D 项正确。 【备注】无3(1)分别将细胞放在温度低于 37(如 27)、高于 37 (如 47)的条件下重复实验(2)通过记录两种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分布均匀所用的时间(3)47条件下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少于 40 7条件下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多于 40 高温度后细胞膜流动性加快47条件下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多于 4027条件下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少于 40 高温度后细胞膜流动性减慢47、37、27条件下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都是 40 度变化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没有影响【解析】进行实验设计时,要运用对照思想设置对照实验,依据实验的目的探究温度对膜流动性的影响,可确定实验应控制的自变量是温度的高低,故实验至少要设置三组, 即等于37、低于 37和高于 37的三组进行相互对照。 该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实验结果不唯一。 【备注】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