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课件 第1单元 精魂动天内容摘要:
1、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如何把握传记中的人物形象 ?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 的一类记叙文体 ,是写人的艺术。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考生 :了解传记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准确解读文本 ,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这一切都必须通过对传记中的人物形象 ( 即传主 ) 的把握来实现。 先来看课内三篇传记中的人物形象 :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课文 人物形象 ( 传主 ) 人物形象特征 塑造人物方法 我的回忆( 节选 ) 孙中山 为实现自 2、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大无畏精神和救民众于水火的高尚品格 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 平和的语言 时代的鲁迅 鲁迅 也有迷惘的时候 , 并非未卜先知的导师 , 他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能坚持自己的信念 , 保持了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将传主自述、传主亲友的评述穿插其中 中心突出 , 不蔓不枝 居里夫人传 ( 节选 ) 居里夫人 荣辱不惊的高尚人格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 引用大量的事实材料 饱含着作者浓烈的主观情感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那么 ,我们应如何把握传记中的人物形象呢 ? 1 尤其是细节描写 )。 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 ,并对这些细节进行仔细 3、思考。 例如 ,这一 细节表现了什么 ,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 ,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2 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 “ 传主与时代 ” 和 “ 传主与他人 ” 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 ,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 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 ,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是阅读传记的一条通道。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归纳出观点 ,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3 握人物形象。 传记的表现手法 4、比较接近于小说。 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 侧面描写 ( 间接描写 ) 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 ,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 ,栩栩如生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另外 ,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 ,但却对刻画传主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 ,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 2 0 1 4 辽宁高考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第 1 2 题。 侯仁之 :城市的知音 1932 年 , “ 一 二八淞沪抗战 ” 以失败告终 , 2 0 岁 的侯仁之在苦闷中 5、彷徨。 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 ,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 ,投考历史专业。 弟弟的那句话是 :“ 学医 ,只能给个人看病。 学历史 ,可给社会治病 ! ” 这一年 ,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 1937 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 ,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 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 抗战胜利一年后 ,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 在英国期间 ,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 他意识到 ,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1949 年 ,侯仁之学成归国 ,并将历史地理学 引入中国。 从此 ,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 ,侯仁 6、之成为公认的“ 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 ”。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 ,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 在张家口考察期间 ,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 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 ,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 “ 马市 ”。 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 ,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 从此 ,他的研究兴趣由 “ 历史 ” 转向 “ 地理 ” ,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 ,也成为贯串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 1958 年 ,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 当时有人认为 ,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 ,而且调查访 问都很困难 ,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 侯仁之反驳道 :“ 7、 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 ,坚决走出小书房 ,跳出旧书堆。 ” 此后数年 ,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 1964 年夏天 ,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中考察统万城。 统万城是 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 ,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 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 ,侯仁之得出结论 ,统万城的沙化 ,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 那时 ,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 “ 大漠流沙 ” 造成的。 而侯仁之却证明 ,这是 “ 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 ” ,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 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 了认识基础 ,侯仁之也因此成为 “ 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 8、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在这次考察中 ,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 :榆林三迁 ,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 侯仁之证实 ,榆林不仅没有三迁 ,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 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 “ 身世 ”。 在学术生涯中 ,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 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 在侯仁之的慧眼下 ,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 ,或者更加丰满。 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 ,充满着热爱。 对他而言 ,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侯仁之曾说 : “ 我对北京 ,是知之愈深 ,爱之弥坚。 ” 侯仁之在北京 定居 60 年 ,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 比如有 800 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 20 世纪 9、 80 年代还是进京要道。 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 ,卢沟桥受损严重。 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 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 ,发表在北京日报上。 6 天后 ,北京市政府决定 ,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 如今 ,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 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 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 ,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 100 米。 “ 先有莲花池 ,后有北京城 ” ,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当然 ,与他的研究相比 ,这些事还只能算作 “ 信手 为之 ”。 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 ,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 ,解决了北京城市起 10、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如果没有侯仁之 ,人们可能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 ( 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 :城市的知音 )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1 城市的知音 ” ,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重要信息和概括文本的能力。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 城市的知音 ”。 “ 城市的知音 ” 作为文章的题目贯串全文 ,因此本题的答题区间比较大。 结合文本 ,从第 段可以概括出 “ 侯仁之对榆林、承德 、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发现了他们被埋没的历史 ”。 他对城市充满着热爱 11、 ,尤其是对北京。 从第 段可以概括出 “ 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 ”。 从第 段可以看出他对北京的热爱 ,他的研究让人们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 参考答案 : 作为一个历史地理学家 ,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充满热爱 ; 侯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发现了他们被埋没的历史 ; 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2 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的 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结合文本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原因有哪些时 ,我们可以透过作者交代的信息进行深层次的 12、分析概括 ,从而得出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 ;富有创新精神 ,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 ;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 ,进而上升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这一层面。 就其中一方面联系现实谈启示 ,前提是由文本而发。 解答时必须注意限制性条件 ,围绕限制性的内容指向 ,联系现实进行分析阐释。 参考答案 : 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 ; 富有创新精神 ,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 ; 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 ; 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本单元写作训练对应的是 “ 表达与交流 ” 部分写作 语言与表达 ,下面我们就以这篇文章为例 ,分析写作这类文章要 13、注意的问题。 【范文】 【旁批】 包 容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 ,比海洋还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 我曾做过无数绮丽的梦 ,我梦见袅袅腾腾的狼烟渐渐熄灭 ,交战双方包容了对手而成了友好邻邦 ;我梦见驿站旁馨香绽放的驿路梨花 ,包容了旅人的攀折 ,为远方的人带去一份祝福 ;我梦见昏暗的烛光下 ,一个身影悄悄打开漂洋而来的瓶中 信 ,包容了朋友的过失 然而当梦醒来 ,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人们 ,在虚与委蛇的交往中 ,在纸醉金迷的旋涡里 ,在口水与广告纸的蹂躏间 ,在利益的诱惑下 ,人们用钩心斗角、相互中伤取代了包容。 第一段运用排比、拟人等手法 ,用梦境展示了理想中 “ 宽容 14、”的美好 ,为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 画横线句子生动形象 ,富有表现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范文】 【旁批】 还记得吗 ? 因为缺少了包容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成了千古悲歌 ;二战中饱受苦难的犹太人也在极端主义的枪口下失去了他们爱戴的总理拉宾 世界需要包容 ,人们应当学会包容。 包容 ,使亲人间不离不弃 ,相互扶助 ,构成了亲情的温馨史 ;包容 ,使友人间坦诚相见 ,相濡以沫 ,书写了友谊的长青史 ;包容 ,使爱人长相厮守 ,至死不渝 ,谱写了爱情的罗曼史。 包容 ,使将相和流芳百世 ;包容 ,使李清照化愁为美 ,为后人留下了唯美的诗词。 我们因包容而感受到了爱 15、 ,人间因包容而体会到了情。 生活因包容而美丽 ,世界因包容而多彩。 例证典型 ,很有说服力。 这一段运用排比手法 ,语言严整 ,气势磅礴 ,将宽容的美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范文】 【旁批】 学会包容 ,需要一份 “ 起舞弄清影 ” 的乐观 , “ 根株浮沧海 ”的达观 , “ 星垂平野阔 ” 的宏观 , “ 人闲桂花落 ” 的静观。 一直以来 ,很喜欢在绘画后涮笔 ,静静地欣赏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感觉 ,各种普通的颜色因为互相包容而混合在了一起 ,形成了一种更加奇幻、美丽的颜色。 一直以来 ,很喜欢看海 ,因为它包容了江河、湖泊、小溪、水滴。 正是因为这种包容 ,我们才看到了它吞吐日月的伟力 ,看到了它波涛澎湃的胜景。 一直以来 ,很欣赏唐太宗 ,因为他作为一位国君 ,不妄自尊大 ,不目无天下 ,而是英明地任用了魏征 ,包容了历代很多国君听不进的谏言 ,开创了历史上繁盛的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课件 第1单元 精魂动天
相关推荐
通工具,一定要从自身的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我们桃花岛有个孩子,他的姑姑在上海,他想趁机去看看他的姑姑,并送上粽子,想请你们为他设计一条既快又实惠的交通路线。 从桃花到上海有这样几条航线: 温馨提示: 乘车路线:上海南站长途客运站豪华大巴车 舟山沈家门 —— 上海直达的空调豪华大巴,大约 小时到达。 发车时间:每隔 1 个小时都有车,票价 138 元,儿童减半 乘
自己家庭 30 年 来生活水平的变化,从“衣、食、住、行”上加以对比,选择其中的某一方面在表格中用文字或图片记录。 我 家 奔 小 康 三 十 年 前 现 在 衣 食 住 行 其它 教学 过程预设 : 课前活动: 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 知道 歌曲 《走进新时代》 中歌唱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代国家核心领导人,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1、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赠画师鲁 迅 风生白下千林暗 , 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 , 只研朱墨作春山。 一月二十六日 注 : 鲁迅日记 1933 年 1 月 26日 : “ 为画师望月玉成君书一笺云 : 风生白下千林暗 ” 望月玉成是日本画家。 白下 : 古地名 , 在今南京市西北。 赏析 : 这是鲁迅送给日本画家望月玉成的一首诗。
10 月 1 日,新中国就是在这里宣告成立的。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回到那庄严的时刻,一起去领略《开国大典》的盛大隆重。 播放《开国大典》片段: 教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开国大典》的片段,你觉得最让你激动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时刻或哪一个场面。 为什么。 出示课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起大声欢呼) 1949 年 10月 1 日那神圣而庄严的时刻将永远铭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为了这一刻
睦腻吁址厂垛云 2. 1. 7 其他相关文件。 08某公路工程监理规划 [1]施工监理规划工程名称:编制(总监理工程师):日期: 审核(总 工 程 师 ): 日期:编制单位:年月日目录第 1 章工程项目概况 . . 婶寡萧梨悄锭弊泼蝴制揩走擅浓肮挑惑漠痊冕惋次徘孪骸样擎幸佑由玖涂屎习采委禄收孜抖裕小灵荚猖害恭计措泄杉令贯陆彻拍具睦腻吁址厂垛云 308某公路工程监理规划 [1]施工监理规划工程名称
1、 居里夫人传 (节选 ) 首 页 知导学 难探究 写拓展 晒旧衣 清 周寿昌 卅载绨袍检尚存 ,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 ,上有慈母旧线痕。 注 : 卅 ( : 三十。 绨袍 : 粗绨所制造的袍子。 绨 ( , 丝织物类名。 赏析 诗人翻检旧物时 ,发现母亲三十年前为他缝制的一件粗绨面料的长袍还保存在箱柜里。 由于年深月久 ,绨袍的领子和襟袖已经破旧 ,如今睹物思人 ,似乎感到母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