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一42影响加速度的因素06内容摘要:
的同学设计实验时都是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利用气垫导轨 设计一个更为一般的方法,让导轨倾斜不同的角度,滑块所受的力就是重力的分力,让滑块滑过轨道中间的两个光电门,记录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和两个光电 门的距离,根据公式 x=(v2- v02)/2a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从而可以得到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师:好的,在进行实验之前还应该先设计自己的实验表格来记录一下自己的实验数据.那么你是怎样设计表格使你的实验数据得以记录的呢 ? 生 1:水平面长木板与小车,车后用绳控制小车运动,两车质量相同.表格设计如下: 参考表格 生 2:用一辆小车,测量加速度 次数 拉车砝码 (g) 加速度 a1 拉车砝码 (e) 加速度 a2 1 [来源 :学科网 ] 2 3 4 5 师:好,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把数据填人设计的表格内. 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实力较弱的小组完成实验 师:现在请各小组简要进行一下实验报告. 组 1 生 1:我们根据课本上的参考案例进行了实验,因为已知小车的加速度和位移成正比,通过验证位移和受力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加速度和受力的关系. 师:实验数据是怎样进行处理的呢 ? 组 1生 2:我用的是位移和对应力的比值. 组 1生 3:通过我们的讨论,我们发现用作图的方法能更好地表示位移 (即加速度 )和力的关系.关系图表如图 4— 2— 3所示;可得在研究物体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外力成正比. 组 2 生:我们通过处理小车后面的纸带,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通过 作图验证了小车 小车 l 小车 2 次数 拉车砝码 (s) 位移 x1/ cm 拉车砝码 (s) 位移 x2/ cm 1 2 3 [来源 :学 167。 科 167。 网 Z167。 X167。 X167。 K] 4 5 的加速度和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粤教版必修一42影响加速度的因素06
相关推荐
1、 下列是某医院 2012年 10月份 20位新生婴儿体重数据,现在想知道在哪个范围内 新生婴儿 人数最多,在哪个范围内 新生婴儿 人数最少。 1、体重在 2、体重在哪个范围内人数最多。 在哪个范围内人数最少。 组别( 划记 人数 计 2 7 6 2 2 1 20 某医院 2012年 10月份新生 婴儿的体重统计表 人数最多是 : 组 人数最少是 : 组 别( 划记 人数 计 2 7 6 2
1、回顾与思考: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 已学过用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消元 把二元化为一元 代入 6432 观察能不能直接得到: 2x=30。 2x+3y=100 4x+3y=130 - : 2x=30 162232 解 : - ,得 9t=3 31 得代入把 21 s3121923725方程组上面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主要步骤有哪些。
2)再结合公式 tVoVta ,就可以推导出加速度的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3)如果再选定质量的单位千克,利用公式 F= ma就可以推导出力的单位是牛。 ( 4)基本单位和到单位一起构成了单位制。 ( 5)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得到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a:长度的单位 —— 米; b:时间的单位 —— 秒; c:质量的单位 —— 千克。 ( 6)巩固训练: 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填空
1、知识回顾 1. 计算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为了掌握这组数据的 ( ) A. 个数 B. 组数 C. 频数 D. 变动范围的大小 D 知识回顾 2. 将一批数据分组后,各组的 频数 是指 _; 将发生的事件按类别分组 ,这时的 频数是指 _. 数据落在各组内的个数 各类事件发生的次数 知识回顾 3. 列频数表的一般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
1、二元一次方程组( 1) 1、若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是 ,则 |_ 2x+y=b a x=0 y=2 2、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3x+2y=7 1)用 x: _ (2)用 y:_ x=7/3y=7/6x 6 高高和兴兴是七年级 (3)班两位非常喜欢动脑筋的同学 ,昨天他们刚学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很想知道除了尝试法解方程组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 ,于是高高出了个题目给兴兴 : 高高年龄的
、 、。 c、方向 d、大小 静摩擦力的实验与探究 实验设计 原理:二力平衡 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 木块的运动情况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N 木块所受桌面对它的摩擦力 f/N 1 静止 [来源 :Zx x k .Co m] 2 静止 [来源 :学科网 ZXXK] 3 静止 … 静止 刚被 拉动 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这个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 练习 7: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