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word学案内容摘要:
【核心内容整合】 问题一、 溶液的导电性 由课本 “观察 思考 ”中水溶液导电实验中灯泡的亮度知,在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条件下, 盐酸 、 NaCl溶液 的导电能力比 CH3COOH溶液 、 氨水 的导电能力 强 ,表明前两种 溶液中可以 自由移动 的离子比后两种溶液中的 多。 也就是说,电解质溶液之所以导电,是由于溶液里有能够 自由移动 的离子存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跟溶液里 自由移动 的离子的多少有关。 即在相同的温度下,溶液导电性的强弱跟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的 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有关 有关。 问题二、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泗县三中高二化学学案 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⑴ 强电解质:在稀的水溶液中 完全 电离的电解质。 ⑵ 弱电解质:在稀的水溶液中 部分 电离的电解质。 [误区警示 ]电解质的强弱是由物质的结构决定的。 ⑴ 与其溶解度无关,某些难溶或微溶于水的盐,如 AgCl、 BaSO4 等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这类物质是强电解质; ⑵ 与溶液的导电性无必然联系,导电性强的不一定是强电解质的溶液,强电解质溶液不一定导电能力强。 ( 3)电解质也不一定导电,导电的也不一定是电解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化合物的类型 ⑴ 强电解质与化合物的类型: ① 大多数的 盐 ,包括 可溶性盐 和 难溶性盐 ,如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等 可溶性盐 及其 AgCl、 BaSO4等 难溶性盐 ; ② 强 酸,如 H2SO HCl、 HNO3等; ③ 强 碱,如 NaOH、 KOH 等; ④ 碱性氧化物,如 AlCl Al2O Fe2O3等。 ⑵ 弱电解质与化合物的类型: ① 水 ; ② 弱 酸,如 H2CO HF、 CH3COOH等; ③ 弱 碱,如 NH3H 2O; ④ 大多数 非金属氧化物 ,如 SO CO2 等其水溶液导电,但它们为非电解质。 [误区警示 ]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只是外表的现象,是一种宏观判断的一种方法。 其导电的根本原因在于化合物在这种条件下电离了,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且只有离子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表现出 “导电 ”这一现象。 因此判断某一化合物是不是电解质关键看它是否能电离。 而且离子是它本身电离产生的,不是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新化合物电离出的离子。 如, SO NH3 的水溶液均能导电,但发生电离的不是 SO2 和 NH3,而是 “H2SO3 和NH3H 2O”,所以 H2SO3和 NH3H 2O”是电解质,而 SO2和 NH3 是非电解质。 问题三、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由于强电解质溶于水时是完全电离的,故书写此类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时用符号 “= ”,如: HCl= H+ + Cl- ; NaCl= Na+ + Cl- ; H2SO4= 2H+ + SO42- 等。 而像 Na HSO4 的电离方式还与它所处的条件有关(水溶液或熔融态下不一样) 2.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由于弱电解质溶于水时是 部分电离的,存在着电离平衡,故书写此类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时用符号 “ ”,如: CH3COOH CH3COO- + H+ ; NH3H 2O NH4+ + OH- ; [规律总结 ] ⑴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①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 “= ”,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 “ ”。 ② 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其方程式要分步书写,绝不可合并书写。 如 H2CO3 H+ + HCO3- , HCO3- H+ + CO32- ;多元弱碱的电离也是分步的,但由于中间产物比较复杂,故书写时,往往一步写成,如 Al( OH) 3 Al3+ + 3OH-。 ⑵ 电解质 溶于水后形成的离子或分子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水分子相互吸引、相互结合,以 “水合离子 ”或 “水合分子 ”的形态存在。 这种溶质分子或溶剂相互吸引的作用叫做溶剂化作用。 但在电离方程式中一般仍以单独离子的形式书写,在热化学方程式中一般要注明“aq”。 [探究 1]同体积同浓度的强酸(碱)与弱酸(碱)的 PH 值的大小 『导学』 ⑴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元数的酸的 PH : PH(强酸)< PH(弱酸); ⑵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元数的碱的 PH : PH(强碱)> PH(弱碱); ⑶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元数的酸(或碱),虽然电离出来 的 H+ (或 OH- )的量不同,但它们所蕴藏的 “H+ ”(或 “OH- ”)的量是相同的,因而中和能力是相同的,与金属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也是相同的。 ⑷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元数的酸(或碱),加水稀释时的 PH变化: △ PH[强酸(或碱) ]> △ PH[弱酸(或碱) ]。 [探究 2]PH 值相同的、元数相同的强酸(或碱)与弱酸(或碱)的浓度的大小 『导学』 ⑴ PH 值相同的、元数相同的强酸(或碱)与弱酸(或碱)的浓度的大小: c[强酸(或碱) ]< c[弱酸(或碱) ]。 ⑵ PH值相同的、元数相同的强酸(或碱)与弱酸(或碱), 虽然电离出来的 H+ (或 OH- )的量相同,但它们所蕴藏的 “H+ ”(或 “OH- ”)的量是不同的, 弱酸(或碱) 所蕴藏的 “H+ ”(或 “OH- ”)的量多,因而中和能力是 弱酸(或碱) 的多,与金属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也是弱酸(或碱) 的多。 ⑶ PH值相同的、元数相同的强酸(或碱)与弱酸(或碱), 加水稀释时的 PH变化: △PH[强酸(或碱) ]> △ PH[弱酸(或碱) ]。 【问题分析示例】 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 B.因为醋酸是弱电解质,盐酸是强电解质,所以,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 度的醋酸和盐酸时,中和醋酸消耗 NaOH 比盐酸消耗 NaOH 用量少 C.足量的锌分别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时,产生 H2 的量相等,放出 H2的速率不等 D.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磷酸钠和磷酸溶液中的 PO43-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迁移应用 : 1.关于强、弱电解质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成阴、阳离子 B.在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C.对同一弱电解质来说,当溶液的温度和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同 D.纯净的强电 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 有的不导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碳酸钙难溶于水,放入水中不导电,且碳酸钙 960℃ 时分解不存在熔融状态导电的性质,故碳酸钙是非电解质 B. SO2 溶于水后得到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 C. NaHSO4 的电离方程式是: NaHSO4 Na+ + H+ + SO42- D. NH3H 2O 是虽然极易溶于水,但在水中是部分电离的,所以它是弱电解质 【分级强化训练】 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 ) A.熔融的氯化钠 B.硝酸钾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酒精溶液 2.若将 pH=2 的酸溶液和 pH=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和。 混和液中的 pH 值为 ( ) A.等于 7 B.大于等于 7 C.小于等于 7 D.无法判断 3.下列事实中,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 ) A.氯化氢易溶于水 B.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 C.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D.氯化氢不易分解 4.在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的是 ( ) A. 将 pH=4 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 pH=5 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量多 B. 盐酸和醋酸都可用相应的钠盐与浓酸酸反应制取 C .相同 pH 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醋酸的 pH 值变化大 D. 相同 pH 值的盐酸和醋酸分别跟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起始速度相等 5.下列各溶液中 pH 最大的是 ( ) A. pH= 4 的醋酸和 pH= 10 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 B. pH= 5 的盐酸稀释 100 倍 C. pH= 9 的烧碱溶液稀释 100 倍 D. pH= 9 的氨水稀释 100 倍 6.将 pH=3 的弱酸溶 液稀释 100 倍,该溶液的 pH 范围为: __________________。 7.今有 a.盐酸 b.硫酸 c.醋酸三种酸: ( 1)在同体积,同 pH 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粉末, 在相同条件下产 生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 ( 2)在同体积、同浓度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粉末,在相同条件下产生 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 ( 3)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的三种酸溶液的 pH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如果取等体积的 molL1的三种酸溶液,用 molL1 的 NaOH溶液中和,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大小顺序为 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 25℃ 时,某溶液中 ,由水电离出的 c(H+)=11012 molL1,则该溶液的 pH 可能是 ( ) A. 12 B. 7 C. 6 D. 2 2.将 50mLPH=10 的 KOH 溶液跟 50mLPH=8 的 Ba(OH)2 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 PH 为 ( )A. B. 10 C. D. 3. pH = 2 的 A、 B 两种酸溶液各 1mL, 分别加水稀释到 1000mL, 其溶 液的 pH 与溶液体积 (V)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B 两种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 A酸溶液的酸性比 B 酸溶液强 C.若 a = 5 时 , A是强酸 , B 是弱酸 D.若 A、 B 都是弱酸 , 则 5 a 2 4.常温下重水 (D2O)的离子积为 10- 15,可以用 PH 一样的定义来定义 PD=- lgC(D+),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性溶液的 PD=7 B.含 mol/ L NaOD 的 D2O 溶液 1L,其 PD= C.溶解 mol DCl的 D2O 溶液 1L,其 PD= D.在 100ml mol/ L DCl重水溶液中,加入 50 ml mol/ L NaOD的重水溶液,其PD= 中 a≤ b≥8)。 5. 25℃ 时,若体积为 Va、 pH=a 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 Vb、 pH=b 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 且已知 VaVb 和 a=,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 a 值可否等于 3(填 “可 ”或 “否 ”) _______ __,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 ⑵ a 值可否等于 5(填 “可 ”或 “否 ”) _____ ___,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 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 【学习目标】 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认识盐类水 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完成下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溶于水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的 存在形态 阴阳离子 分子、阴阳离子 电离方程式书写 ==== 常见物质举例 强酸: H2SO HCl、 HNO3 强碱: NaOH、 KOH、 Ba(OH)2 大部分盐: NaCl、 KNO BaSO4 弱酸: H2CO HClO、 HF、CH3COOH、 HCN。鲁科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word学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