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上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内容摘要:
换、评价、矫正): 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 (四)教师反馈与点拨、师生小结 (五)学生回头看(根据情况有重点看书或背诵) (六)当堂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 5世纪前半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 ) A、曹魏 B、西 晋 C、北魏 D、东晋 2.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 A.氏族 C.契丹族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4.中国古代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 A 、盘庚迁殷 B、周平王迁都 C、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5.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4 至 5 世纪,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有( )。岳麓版七上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相关推荐
公元前 1949年和公元 1949年有什么区别。 讲授新课 【做一做】 1.请你在一张纸上,画一条长长的直线段,在线的最左端,写上公元前 3000年,在线的最右端,写上公元 3000年,然后,在线的中间点右侧标上:公元元年。 做好了吗。 现在,你已经做成了一条时间轴了。 你这下知道公元前和公元的区别了吧。 2.你能不能在你的时间轴上,按照时间顺序,把以下时间标示出来呢。 公元前 2200年
过程: 课前引导 学科王 先读图《新航路的开辟》,提问:最早进行新航路的探寻的是哪两个国家。 它们也是 16世纪最强大的殖民帝国。 新课教学 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1.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挂图展示《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暴行》,教师对图片作简单描述,然后提问: ( 1) 1518世纪还有哪些西方国家进行了殖民扩张活动。 ( 2)为什 么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先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
有什么显著特点 ?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归纳: 一、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1.古埃 及象形文字 出现时间:公元前 3000 年左右 发明人:古代埃及人 特点:用图形表示事物或概念 影响:是后来世界通用的字母文字的源流之一。 2.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出现时间:公元前 3000 年左右 发明人:苏美尔人 特点:用木棒和芦苇杆等做笔, 用粘土制成半干的泥版做书写材料 ,把文字刻在泥版上
肯定,肯定他们的协作能力与合作精神,让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渗透。 方案二 角色表演式故事会 活动准备 一、寻寻觅觅 ,从课文、参考书、课外资料中找出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加工成剧本。 ,研究各自角色的性格、心理,熟悉其在剧本中的语言、行为。 ,制作一些象征性的表演道具等,比如孔明的 “ 羽扇纶巾 ” 、关公的 “ 青龙偃月大刀 ” 等。 二、比比评评 与自己小组成员首先展开竞争
统治结束了。 ( ) , 在毛泽东领导下 , 连续打退蒋介石的五次军事 “ 围剿 ”。 ( )。 ( ) 三.对 号入座。 (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1.“ 钟山风雨起苍黄 , 百万雄师过大江 ”。 这是毛泽东描写 ()战役的诗句。 A. 辽沈 B. 淮海 c. 渡江 ( )。 A. 雨水的冲刷造成的 B. 日本鬼子的子弹留下的弹坑 , 是日本侵略我国的铁证 , 红军在 ( )
人疼爱、无人管教的弃儿,沦落街头,和坏人凑在一起,成了一名惯偷,被司法机关收容教养。 依据有关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分析结果:其父母负有一定的主要责任。 父母有义务抚养他们的儿子。 在离异的情况下,孩子无人管教是不应该的。 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里的规定,孩子要送至司法机关收容教养。 案例 2:朱某, 14 岁,从小就有乱花零钱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