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内容摘要:
吸收 44 放出 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 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 Q1,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 2O(s) CuSO4(s) + 5H2O(l) Q2,则 Q1 Q2 填“ ”“” 或“ =” 能量变化图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关系 例如: 2H2(g)+O2(g)→2H2O(g)+ 放出热量 吸收热量 物质储存的能量 2H2(g)+O2(g) H2O( g) 低 高 三、燃料的充分利用 燃烧热和热值 燃烧热: 1mol纯净物 完全燃烧 生成 稳定 的化合物 Q KJ/mol C(s) → CO2(g) N→N2(g) H2 → H2O(l) S→SO2(g) 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 混合物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MJ/Kg KJ/Kg KJ/m3 2、燃料的充分燃烧 ①控制空气的量 少 — 不完全燃烧,浪费,污染; 多 —— 带走热量 ②增大燃料的接触面 固体 —— 粉碎 液体 —— 雾状 ③优质燃料的选用 煤加工 天然气 3、热能的充分利用 改进设备,热交换器,利用余热 化学电源 空气电池 锂电池 一次电池 :如普通干电池、碱性锌锰电池、 锌银纽扣电池等。 ( 只放不充,环境污染 ) 二次电池 :如铅蓄电池、锌银蓄电池、镉镍 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放电为原电池,充 电为电解池。 ( 可放可充,发展方向 ) 燃料电池:如氢氧燃料电池、甲烷燃料电池、 甲醇燃料电池等。 ( 能量很高,前景远大 ) 其他电池:如海水电池、心脏起搏电池等。 ( 特殊用途,现代科技 ) 常见化学电池 原电池原理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锌片插入稀硫酸 铜片插入稀硫酸 锌片、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 锌片、铜片之间连电流表插入稀硫酸 锌片上有气泡产生 无现象 铜片上产生气泡 电流计发生偏转 这种装置的反应与 Zn与稀硫酸直接作用有什么不同。 由这种装置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铜片上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 发生了什么反应 ? 四、铜 — 锌原电池及其原理 原电池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u Zn 电子的运动 : 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子流出的一极是 负极( Zn) 电子流入的一极是 正极( Cu) H2SO4 Zn Zn2+ e e Zn2+ e Zn2+ e Zn2+ e e e e e e e Zn2+ e Zn2+ e Zn2+ e SO42 e SO42 e SO42 e SO42 e H+。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
相关推荐
→ FeSO4+Cu Cu+2AgNO3 → Cu(NO3)2+2Ag 所以:金属性 Fe> Cu> Ag ( 4)、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单质还原性越强, 对应元素金属性越强。 课堂巩固 有三种金属 a、 b、 c,在相同条件下, 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 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 a可以从 c盐溶液中置换出 c。 则这三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b> a>
硫化亚铁 FeS (铁为 +2价) ,不生成 硫化铁 Fe2S3 Fe + S = FeS △ 0 2 反应放出的热能使反应继续进行 实 验 将铁粉和硫粉,充分混合后,装入干燥的试管里,加热到混合物开始出现红热,立即移去热源。 实 验 给盛着硫粉 的大试管加热到 硫沸腾产生蒸气 时,用坩埚钳夹 住一束擦亮的细 铜丝伸入管口。 硫与铜的反应 氧化剂 现象:铜丝在硫蒸气中 剧烈燃烧发红,生成黑色物质
1、最新海量高中、角形的再认识【学习目标】1知道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够辨认三角形的边、角;2经过探究总结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会根据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会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3. 在探究三边关系的过程中,培养重视实 践的意识,和善于观察、敢于猜想的精神【学习重点】1三角形的概念; 2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过程【学习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预习自测】,A 的对边是_,边 对角是_
身产生的热就可以维持反应持续进行下去,在短时间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聚变引起的核爆炸。 说明: ( 1)热核反应在宇宙中 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太阳和很多恒星的内部温度高达 107 K 以上,因而在 那里进行着激烈的热核反应,不断向外界释放着巨大的能量。 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 约为 1026 J,地球只接受了其中的二十亿分之一。 太阳在“核燃烧”的过程中“体重”不断减轻。 它每秒有7亿吨原子核参与碰撞
119 4930 101 密度 小 大 熔沸点 低 高 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2F2+ 2H2O = 4HF+ O2 Cl2 + H2O HCl+ HClO 反应越来越难 (能反应) (很弱) (极弱) (很剧烈) 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 相似性: X2 + H2O HX+ HXO ( X = Cl、 Br、 I) 递变性: 与水反应的能力依次渐弱 F2的特殊性 Br2+ H2O HBr +
iii. 大会对于 “重大问题” 的决议,须由 2/3多数通过,对于 “一般问题” 的决议,半数以上通过即可; C. 安理会: i. 实行 5个常任理事国 “大国一致” 原则,即每项决议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投 否决 票,便不能通过 ; ii. 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对会员国 具有约束力 ; iii. 是 唯一 有权对国际和平与安全 采取行动的机构 ; iiii. 手段 :对国际争端进行调查和调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