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ppt课件内容摘要:

反映过度放牧,③图反映水浪费,④图反映水污染。 第 17题,全部企业和个人都应严格执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 ) ,合理利用并培育和保护可再生资源 ,应大量进口消耗其他国家资源 ,以免用完之后无资源可用 ,不用考虑节约问题 【 解析 】 选 A。 对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节约利用,对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注重培育和保护,这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 以秸秆、薪柴、煤炭三种能源对大气 SO2污染的贡献率 100%计。 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 20题。 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 ( ) 【 解析 】 19选 B, 20选 A。 第 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苏、广东以秸秆最大,北京以煤炭最大,福建以薪柴最大。 第 20题,减少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是利用太阳能和沼气。 二、综合题(共 60分) 21.( 2020 河北承德)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 10分) 年份 森林覆 盖率 ( %) 耕地 面积 (万亩 ) 年降 水量 (mm) 气温年 较差 (℃) 河流含 沙量 (%) 粮食总 产量 (亿千克 ) 1965 19 50 420 38 10 1977 10 65 350 42 35 1997 34 40 500 30 7 ( 1)从资料中可以看出, 1965年到 1977年该地森林覆盖率下降了 ______%,耕地面积增加了 ______万亩,与之相伴的环境变化有气温年较差增大、 ______、 _______等。 ( 2)从 1965年到 1977年,该地粮食总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 3) 1977年到 1997年,该地采取了 ________等措施,使农业生产出现了良性循环。 ( 4)此资料揭示的问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 解析 】 此题主要考查我国森林面积变化与气候、河流及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此考查学生的表格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 1)题,从资料可以看出 1965年到 1977年森林覆盖率下降了 9%,而耕地面积增加了 15万亩,导致年降水量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等。 第( 2)题, 1965年到 1977年该地粮食在增加耕地的基础上出现的总产量下降是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劣所产生的后果。 第( 3)题, 1977年到 1997年该地采取了增加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林等措施使农业生产出现了良性循环。 第( 4)题,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退耕还林改善环境才能出现良性循环,毁林开荒破坏环境是自取灭亡。 答案: ( 1) 9 15 年降水量减少 河流含沙量增大 ( 2) B ( 3)退耕还林,增加森林覆盖率 ( 4)退耕还林,改善环境才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