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七下第三单元华夏古韵1内容摘要:

身的特色。 其中,“楚商”就是楚国的一种特殊调式结构。 “楚商”在七弦琴(琴、古琴)音乐中代表传统调弦法的“开指”或“调意”,是一种在定调和练习指法上起作用的独立小段。 “楚商意”就是按“楚商”调来定弦的一种传统的七弦琴“调意”。 据考证,“楚商”调有如下特点:第一,音列的两端,高音为宫( do),基础低音为商( re);第二,以商为主,其次重在徵( sol)、宫二音,商一徵一宫是其骨干。 编钟曲《楚商》是参 加曾侯乙墓挖掘整理人员根据楚商调的特点,采用和声、复调和转调等手法,为这套编钟改编的一首曲子。 全曲的风格较好地体现了“以和为美”的审美情趣。 乐曲结束时,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给人以一种“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感受。 4.《秦王破阵乐》 唐代是一个艺术文化的高峰,乐舞与唐诗并列,堪称封建社会黄金时代的双壁。 此曲又名《破阵乐》,是盛唐时期驰名中外的一部乐舞名作,它存在于雅乐、燕乐及坐立部伎的多种表演形式之中。 早在贞观七年,李世民亲自设计了“破阵舞图”, 120 名乐工,持干戈而舞,并加入歌舞伴唱,表现了秦王李世民征伐之中勇往直前、大破敌阵的英雄气概。 到了唐玄宗时期,依据原有的《破阵乐》进行了改编,阵容由立部伎改为坐部伎,人数为 4人,其内容不变。 本曲的音调是在汉族清乐的基础上,加上部分龟兹乐的成分组合而成的。 它使我们了解到唐代“杂以龟兹之乐”的音乐风格。 特点是由 120人组成的文部伎,舞时擂动大鼓、地动山摇、粗扩豪放、振奋人心,从中可以想见当时的盛况。 正如白居易在《七德舞》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可谓“声振百里,动荡山谷”。 现在我们通常所见到的谱子是何昌林根据唐代乐工石 大娘于大历八年传下的《五弦琵琶谱》中的第 26 首《秦王破阵乐》译解成的曲子,并与唐代流传下来的《破阵乐》歌词相结合而成。 第三单元华夏古韵教学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