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发育障碍儿童教育内容摘要:

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发育障碍儿童教育 1>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翻译 陆汝文 2 整理罗瓦思写的发育障碍儿童教育 (1981)是采用行为分析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参考书。 应用行为分析法自从 1993 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 在莫莉思 1993 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 他们看了罗瓦思 1987 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 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 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罗瓦思在 1981 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 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 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 就是每星期 57 天的训练,每天 46 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 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个儿童的需要调整。 一次训练平均 23 个小时(包括休息)。 每个项目(5 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 12 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 15 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像等活动。 罗瓦思这个方法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它利用操作评定法,这包括三个部分:1)给儿童要求或指令;2)儿童回答或反应;3)强化如果儿童反应是对的,马上给某种奖励,如果反应不对,说“不好。 ” ,教孩子的每个项目都有这三部分的型式。 要注意的是一定从最基本的技能教起。 使用的具体方式叫任务分析法和锁链法,用来塑造好的行为。 任务分析法和锁链法是指把要教的任务或行为或技能分解成几个很简单的步骤。 儿童学会最简单的步骤后马上给奖励或表扬,然后才开始学第二个步骤。 一个例子:教儿童区别物体,学会相配这个概念。 先教相配两个一模一样的物体。 老师把一个杯子放在儿童前面的桌子上。 然后把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杯子给儿童,同时叫儿童, “相配” (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一起)。 如果儿童反应正确,老师马上强化(表扬或给一点小吃或拥抱)。 如果用语言的提示不能使孩子明白(儿童无反应或反应不对) ,老师要在给语言提示的同时也给实践提示(即手把手或做给他看) ,帮儿童完成,并立即给正性强化。 老师多次再给口头提示,并逐渐减少实践提示,一直到儿童能几次独立(只有口头提示)完成。 2到这个时候,活动要更复杂一点,老师介绍另一个物体,比方说两个勺子。 现在老师要求儿童相配物体时,桌子上有两个不同的东西,使儿童开始学会区别的技能。 方法是一样的,用反复提示,减少提示和强化,一直到儿童能几次独立完成区别的任务。 勺子、杯子要随便出现,免得儿童只记住顺序而没掌握区别的技能。 相配项目要教到儿童也可以区别物体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应用性行为分析法包括好几种项目,象领悟和表达语言能力,社会交往,生活自理,玩的能力,和无语言的模仿。 罗瓦思和莫莉思的书都有系统的例子和解释(后面将提到)。 开展一个应用性行为分析法(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与。 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 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 3040 小时。 通常参与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可以请亲戚来帮助。 如果这些人愿意作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 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 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 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合适的(一些)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别的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 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了书,了解了方法以后,就开始做。 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罗瓦思强调说:为什么要尽早(三岁半前)开始进行训练。 是因为要尽早改正或减少不良行为(在孩子已经习惯了那个行为前) ,也要尽早教孩子基本的语言和社会交往(包括玩)的技能。 这教法强调先用一对一的方式来教,后扩大治疗环境,集体治疗,以便熟悉类似上学的环境和活动。 他和提倡应用性行为分析法的人认为早期进行强化的训练使孩子上普通学校的可能性增加。 罗瓦思方法是有争议的虽然越来越多人在用应用性行为分析法技术来教孤独症儿童,但是还有人反对这方法的几个方面。 第一是关于行为矫正早期(70 年代)用的惩罚方法。 罗瓦思的书说,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改正儿童的不良行为有害行为(自伤、攻击) ,只有在有上述问题的才有理由考虑使用这样的方法。 厌恶法一般只是很大声的说“不” (,但是也可以包括打屁股或拍打。 但是,罗瓦思强调,惩罚的方式只是他的项目的极小部分(不到 1%)。 莫莉思和很多专家一点也不用这样(体罚)的方法,即只是使用“不) (3第二个大家争论的方面是,儿童的行为是多么塑性的,有人说是塑性到象机器人一样的反应,从来学不会自然的社交关系,只学会教室(家里)教过的具体反应。 这的确是孤独儿童都会有的问题,用别的学习方式的儿童也有。 所以使他们学的技能普遍化(泛化)的技术也很重要。 在美国进行应用性行为分析法技术的家长和老师们都很注意普遍化这个问题。 普遍化是指孩子能把在家里学得的技能和反应应用在学校或别的环境里。 它也是指人/老师:儿童如果跟老师 A 时学会了一项技能,在老师 B 面前也应该能正确的运用。 怎么提高普遍化呢。 要练习,有时须更换练习场所,去亲戚家或学校,也要让参加治疗组的那几个老师都进行相同的训练项目。 结论总的来说,应用性行为分析法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孤独症儿童的方法。 使用这个方法即可以减少不好的行为,又可以教新的好的行为和技能。 例子(从简单开始)准备学习项目1、很多孤独症儿童不会坐得住。 不能坐好。 前三个项目就应该是要教他坐下来,坐直,和把手放好。 A、坐下 找一个对儿童大小适合的椅子,把它放在儿童的后面。 说“坐下”然后用实践提示使他坐在椅子上。 他一坐,马上给他小食品或表扬。 让他站起来,再反复练习多次。 每次叫儿童坐下,减少提示和帮助。 每次他坐下,都要给强化。 另外,要慢慢地增加孩子与椅子的距离。 如果你没有要他起来之前他就要起来,你得强迫性地再让他坐在椅子上。 要让他感到没有你的允许就不能离开坐位。 在教他“站起来”这个指令时,他可能很愿意离开坐位。 凡是他喜欢的事情就有强化的意义,因此不须再用别的奖励。 必要时可用实践提示帮助他。 B、坐直(好)。 儿童经常虽然坐在了椅子上,但是坐不直,这样坐着使他很难注意老师或家长, “坐直”这个指令帮助我们控制儿童在椅子的扭曲。 孩子一开始扭曲或坐不直,则采用(坚定)地说“坐直”。 马上提示(大概需要现实提示)纠正他坐的方式,以便教他“坐直”是什么意思。 马上给强化/奖励。 几次使用实践提示后,要只给口头提示(就是“坐直”这个指令) ,等几秒钟,给他机会自己做。 如果儿童过了几秒钟还不坐直,你也觉得他只是懒或顽固,要强迫他坐4直,孩子会感到宁可自己坐直,也不要你的强迫,就会学会按照口头指令做。 每次对儿童反应正确,一定要给很多表扬。 一定不要强化他做不了的行为。 一旦扭曲或坐歪,坚定地提示或大场说“不好。 坐直”。 C、手不要乱动(放好)如果孩子总是玩手(或不停的自我刺激)或坐立不安,他就不能听老师教,不注意。 即使他坐好,看你,如果在玩手,很可能他一点也听不进你的话。 “手放好”可以有几个意思。 可能是手不动,胳膊摆在身体的两旁,另一个意思可能是将手平摆在腿上。 还可以是两手在身前半握掌的姿势。 要选择儿童最自然的方式和对你最有帮助的。 玩手指的孩子应学会第二种(平放在腿上)手法,喜欢挥动手臂的最好是学第一第三种方式。 步骤儿童坐立不宁时给“手放好”的指令,然后手把手地让孩子的手放在(你选定的)适当地方。 要坚定,让孩子明白他自己做好比你帮他做更愉快的。 孩子能做好的话,就要给赞同和奖励(食品或表扬) ,包括你用实践提示帮助他的前几次。 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帮助。 口头提示后给他时间自己把手放好,只在有必要时才帮助他。 孩子学会你所期望的行为过程中,需要的提示会越来越少。 具体提示可以包括:a、你自己给他演示手应该放的部分,并说:这样做。 b、如果需要可以手把手地教他。 c、 他如能够正确模仿,就给他奖励他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逐渐地减少使用吃东西的奖励方式,多利用“社会赞同” (表扬,拥抱)来维持他的好的行为,比方说,不要每次做对了就给对吃的,而可能每三次,然后每十次。 最后,也要减少社会赞同,以便他知道坐好,手入好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 坐好的普遍化(泛化)在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坐下,坐直后,还要使这个技能泛化(普遍化) ,就是说:使他也能够在别地方和别人叫他坐时了能坐好。 在不同的房间里,不同的椅子上;其它人给他同样的指令时,他也能够听从和正确的反应。 D、 “看我”用这个指令来教孩子看你或别人的眼睛(眼睛要对视)。 这最好是孩子学会坐好后训练。 孩子和你面对面坐在小椅子上。 每 5 至 10 秒钟叫他“看我” 每次当他做出了适当的反应,望着你的脸时,给他食物或表扬。 一开始在发出指令后孩子至少有 1 秒钟看了你,就算有适当反应了,你确定他做到了就说:“看我,很好。 ”同时给他吃的东西。 如果 2 秒钟内他并没有看你,你就把头转开,不再看他,5 秒钟后再出5“看我”的指令。 对有的孩子来说,口头指令是不够的,要用实践性提示引导他做出反应。 拿一点吃的东西(或者其它他所喜欢的东西)在他和你的面前,同时说:“看我” 在他可以连续十次在 2 秒钟内看你的眼睛时,逐渐减少现实践性提示(慢慢地把东西藏在手里或减少手的动作幅度)。 为了增加孩子注视你的眼睛的时间,逐渐地推迟给他食物,同时使用口头表扬来维持和他的眼睛目光对视时间。 默默地记数(开始数到 2,随后数到 3,以至到 5)才给他吃东西。 这样他看你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一开始教孩子“看我”时,最好用面对面坐的方式。 如同在练习“坐好”似的。 要使他练习的技能不断得到泛化。 在他坐着时学会看你的眼睛后,也可以教他在站着的时候也能看你的眼睛,在不同的房间里也能看你的眼睛,并立即强化他。 每一项活动都要注意:一定要很明确:正确和不正确的反应是指什么。 只有你自己对要求明确,知道在甚么情况下给奖励,什么情况下不给奖励,这样才能始终如一,这在教育孤独证孩子时很重要的。 E、 “抱抱我”第五个练习项目出“抱抱我”。 训练方法和别的项目一样;说“抱抱我” ,同时让孩子转过身来,你们的面颊贴一下。 马上给他食物奖励。 逐渐地减少提示,只说:“抱抱我”。 逐渐地延迟给予奖励的时间,要鼓励他和你拥抱的时间长一点,包括手能够挡着脖子等。 使这个行为泛化到别的环境中,和别的人也能够做到。 逐渐减少强化,使拥抱增多,奖励减少。 你开始建立对孩子的控制和要求孩子服从你的指令时,孩子很可能会发脾气。 有几种处理这样问题的方法。 处理发脾气,不合作的行为很重要,因为它妨碍教学和训练。 大概他发脾气,是有两个目的的,第一,他可能是故意地争取避免做你给他的任务。 他想如果他发脾气,你会放弃要求。 第二,他可能只是要你更注意他。 哭闹、烦躁、尖叫、扔东西、乱打家具、在地上打滚,咬人或咬自己都是逃避要求,或寻求注意的行为,也可能是让你不舒服或焦虑的行为。 消除妨碍训练的行为的几个方法1、消退法是消除妨碍训练的行为的最有效、最简单方法。 你要假装什么都没看见,根本没有注意他,要让他知道他这种行为对你没有任何影响。 不要看他,也不要终止你训练的项目。 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对他没有好处时会停下来。 孩子经常是很聪明的,知道什么行为对你有影响。 他闹时,如果你犹豫,退缩,或拖延了操作,这样可能倒强化了他继续闹。 不过,消退法只能进行在比较轻的妨碍学习的行为上。 对一个咬你或打坏家具的孩子毫不理睬是不可能的。 这时要考虑几种方法,但是一旦他发脾气减6少,要回到退缩法。 2、隔离隔离也是对比较轻的妨碍学习的行为有效的方法。 儿童开始表现这种行为时,转身,不让他注意到你的脸表情,一直等到他停止这个行为。 不说话,也一定要保持镇静。 如果这样还不行,则把孩子带到旁力,让他对着空墙壁站着或坐下(一定是一个他看不到你和别人的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