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章超重与失重word学案内容摘要:
a= 0 F= mg 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 超重 方向 向上 F= m(g+ a)mg 向上加速, 向下减速 失重 方 向 向下 F= m(g- a)mg 向下加速, 向上减速 1. (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四位同学对超重、失重现象作了如下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 A.超重就是物体重力增加了,失重就是物体重力减小了 B.物体加速度向上属于超重,物体加速度向下属于失重 C.不论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重力不变 D.超重就是物体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 (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 )大于重力的现象,失重则是小于重力的 现象 答案 BCD 2. (超重和失重的判断 )跳水运动员从 10 m跳台腾空跃起,先向上运动一段距离达到最高点后,再自由下落进入水池,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运动员在空中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 A.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B.上升过程处于失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C.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超重状态 D.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答案 D 解析 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时无论上升还是下落,加速度方向均向下,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故均为完全失重状态,故选 D. 3. (超重和失 重的判断 )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 G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和起立的动作.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随时间 t变化的图像,则下列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 答案 D 4. (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计算 )一个质量为 5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升降机的顶部悬挂了一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下面挂着一个质量为 mA= 5 kg的物体 A,当升降机向上运动时,人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0 N,如图 3 所示, g取 10 m/s2,求此时人 对地板的压力. (g取 10 m/s2) 图 3 答案 400 N 竖直向下 解析 以 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Ag- F= mAa 所以 a= mAg- FmA= 510 - 405 m/s2= 2 m/s2 人的受力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N= Ma,所以 N= Mg- Ma= 40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人对地板的压力为 400 N,方向竖直向下. 题组一 超重和失重的判断 1.下列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造卫星向上发射时处于失重状态 B.在超重现象中,物体的重力是增大的 C.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其重力一定为零 D.如果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它必然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答案 D 解析 失重是指弹力小于重力,合力竖直向下的情形,即加速度方向向下,故 D正确; A项人造卫星向上发射时加速度方向向上,属于超重状态. 1所示,若 P、 Q叠放在一起,竖直向上抛出,则在它们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 (不计空气阻力 )( ) 图 1 A.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P对 Q的压力大于 P的重力 B.下降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P对 Q的压力小于 P的重力 C.上升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P对 Q无压力 D.下降过程中处于。20xx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章超重与失重word学案
相关推荐
中, t t4时刻分别表示 4开始反向运动 解题指导 图线 1 是位移图像,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选项 A 错; s- t图线上某点斜 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选项 B正确; v- t图像中 0至 t3时间内物体 3和 4位移不同,所以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选项 C错; t2时刻 2开始反向运动, t4时刻 4的方向不变,选项D错. 答案 B 1.如图 2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 点出发的位移
起来,发现它的一端总是指南,另一端总是指北。 于是人们根据这个现象,将磁体的两极进行命名: 南极: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一端叫做南极( S极) 北极:磁体静止时指北的那一端叫做南极( N极) 〖介绍指南针〗 指南针就是一个小磁针。 1.它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2.它 对航海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渗透思想教育。 〖郑和下西洋〗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
在场中有两块金属极板 A、 B,这 时金属板上就会聚集电荷 ,产生电压 ,如果射入磁场的离子体的速度为 v,金属平板的面积为 S,极间距离为 d,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 B,方向与v 垂直 ,可调节的电阻 R 接在两极之间 ,设电离气体充满两极间的空间 ,其电阻率为ρ . 求 ( 1) 通过电阻 R 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 ( 2) 两板间的电压 . ( 3) 两极间的电场强度为最大的条件
)人站在自动扶梯上随扶梯匀速上升,如图 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 5 A.人所受合力方向同图中速度的方向 B.人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 C.人只在竖直方向受力且合力为零 D.人在竖 直方向所受合力不为零 答案 C 3. (利用正交分解法处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 )如图 6所示,质量为 m的物体在恒力 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201v 202 ,故s1s2= (12)2= 14, B正确. 2. ( v = vt2= v0+ vt2 的灵活应用 )汽车自 O 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 6 s内分别经过 P、 Q两根电线杆,已知 P、 Q电线杆相距 60 m,车经过电线杆 Q时的速率是 15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过 P杆时的速率是 5 m/s B.车的加速度是 m/s2
线运动,设速度减到 0时水平位移为 s1 则有 0- v2=- 2a2s1 联立以上三式并代入数 据得 s1= 36 m 答案 (1) (2)36 m 特别提醒 无论遇到动力学的哪类问题,要时刻记住,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 1.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 10 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 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 10 s后拉力大小减为 F4,方向不变,再经过 2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