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内容摘要: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 1)汉朝: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形成内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 2)魏晋南北朝: 三省体制(即尚书、中书、门下) ( 3)隋唐: 三省六部制 ( 4)宋朝: 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 5)元朝 : 设中书省,相权得到强化 评价: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隶属关系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决策) ( 执行) (审议) 六 部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三 省 皇 帝 (相权一分为三) 皇权独尊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 中书门下 皇 帝 ( 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行政权) (军权) ( 财权) ( 相权一分为三) (总揽大权) 名 称 时 期 标 准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汉 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 品 行 门 第 才 学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朝: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朝: 首创科举制 唐宋元: 继承并完善科举制 评价: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必修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
相关推荐
结: 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历朝都不断发展这一制度。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 此制度是以 为核心的。 、多渠道的。 总趋势是弱化和分化地方权力,并控制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思考: 些。 汉承秦制,有所变化 中 央 三 公 九 卿 制 度 内 朝 与 外 朝 皇
如代表太平洋,哪处可形成著名渔场 ,其原因 是。 ( 2)若 AB线是 60176。 纬度,那么这个海域位于 半球(南或北),从性质看,甲是 (寒或暖 )流。 ( 1)若 AB线是 30176。 纬度,那么这个海域位于 半球(南或北),甲、乙、丙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洋流: 甲 ,乙 ,丙。 : 南 暖流 寒流 寒流 西澳大利亚寒 西风漂 厄加勒斯暖 丙 受离岸风影响
外力 地貌 流水 风力 侵蚀 地貌 沉积 地貌 崎岖地表 沟谷 峡谷 瀑布 冲积平原 三角洲 冲积扇 风蚀沟谷 风蚀洼地 戈壁 裸岩荒漠 沙丘 沙垄 黄土高原 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地质作用 项目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地球内部 的热能 太阳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 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 ②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③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 ④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 比较元朝行省制度与今天行政区划的异同。 相同点 : ① 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 中央政府的管辖下。 ② 都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不同点:
交换法 四、水的纯化 五、水的软化 •1。 暂时硬水--煮沸法 •2。 药剂法:石灰-纯碱法 • 磷酸钠法 •3。 离子交换法 六、海水的淡化 •1。 蒸馏法 •2。 凝固法 •3。 离子交换法 •4。 电渗析法 •5。 反渗透法 水污染 也是导致缺水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的水污染已十分严重。 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年排放污水量近 600亿吨 ,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在全国
么。 2. 我国西北地区对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如何。 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案例 2—— 咸海的忧虑( P64) 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类可以利用水资源, 而不合理的利用也会让人类饱尝的报复。 在 20世 纪著名公害事件有多件涉及人类利用水资源的, 它们是: 事件 时间 地点 危害 原因 水吴湾事件 1956年 日本 威尔士饮用水污染 1985年 英国 莱茵河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