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1内容摘要:
出现; 齐 、 鲁等国进行税制改革 , 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 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 , 井田制逐步瓦解。 想想,还有什么角度可以考虑。 [突破 2]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方式及形式 确立:战国时期 , 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 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其中 , 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 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提示:土地制度的确立或合法化与上层建筑的政策认可分不开 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 大土地私有制 小土地私有制 小农经济 形成 时间 条件 春秋战国 生产力、土地制度 经济结构 精耕细作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经济规模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单位 生产目的 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经济特征 封闭的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 一句高淳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 你认为,它能说明自然经济的什么呢。 ①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 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 、 农具 、 耕畜等生产资料 , 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 为了求得生存 , 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 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 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 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 扶植小农经济。 发展的原因: 小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 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① 农民经营规模小 , 生产条件简陋。人教版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1
相关推荐
小农经济的特点: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 1)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1)以 家庭 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 2)农业和 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 ( 3)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 (分散性) (封闭性 /落后性) (脆弱性) (根本原因) (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 3.《 国语 晋语 》 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 ——白居易 《 朱陈村 》 合作探究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2)这一生产模式有什么特点。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 1)结合材料一、二,上面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 ①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精耕细作 (基本特征 ;分散 性) ②
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业繁荣的原因包括 ①生产力发展 ②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 ③中外贸易发达 A、①②③ B、①③ C、 ①② D、②③ C 我国最早的银行的雏形是 A.柜坊 B.飞钱 C.交子务 D.票号 A 图一唐长安城 图二 北宋东京城市布局 比较图一、图二,并结合课文,说明北宋东京与 唐长安城 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上述的平面图你判断是什么朝代的。
推广 深化 变革生产关系: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人民公社。 原因: 内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①原因: 二、经济体制改革 ② 进程: ③ 作用: 教材 P55“ 学思之窗” 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城市改革。 原因: 内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二、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 原因: 在 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
000080000900001 2 3 4系列11989 1997 2020 1978 ,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 D 凡是 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 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 华国锋 探究 : “ 两个凡是 ” 的实质 是什么。 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 影响。 提示 : 实质 : 影响 : 继续坚持 “ 左 ” 倾错误 国民经济徘徊不前
,但发展缓慢; ( 1)近代: 公路交通发展受限 ① 建立汽车制造厂 ( 1)新中国成立后: 公路运输快速发展 ② 建立密集公路网 ③ 架设公路大桥 ④ 偏远山区通公路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 第一批 “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首次超过 200万 辆。 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二、水运和航空 水路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