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一次世界大战2内容摘要:
: 1918年 3月苏俄与同盟国签定 《 布列斯特和约 》 ② 中国参战: 1917年 北洋政府 向同盟国宣战 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 法国 福煦 x249。 元帅甚至说, ” 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过程 大战的第三阶段(战争后期): 19171918年 【 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 ① 德国西线进攻( 4次) :1918年 3月至 7月 失败 ②协约国的反攻 ③ 德国投降 1918年 11月 11日 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 (福煦 ) 后期第一次大规模反攻 (第二次马恩河战役 ) 全线出击、突破 “ 兴登堡防线 ” 材料一: P16【 学思之窗 】 —[英]杰弗里 帕克 《 剑桥战争史 》 根据材料并结合今天所学知识,说说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同盟国和协约国力量对比 世界制造业产量: 德奥占 %英法俄占 陆军人数: 德奥达 636万英法俄三国达 873万 战争后备力量: 同盟四国人口为 ,英法俄和意大利人口达。 所利用资源: 同盟国只有本国及被占有国的资源。 协约国能利用殖半殖的资源,利于长期作战。 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 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⑴ 经济 : 德奥集团 经济 实力处于 劣势。 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都占优势 ⑵ 军事: ⑶ 国内: 同盟国 内部矛盾 尖锐,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⑷ 国际: 国际力量对比不利 于 同盟国 军事 战略失误 ,“施里芬计划 ”过 低估计对手实力 ① 奥匈帝国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导致帝国解体;② 德国爆发 “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意大利 倒戈( 参加协约国 ); 美、日、中 等 中立国参战,增加了协约国实力 主要原因 同盟国失败的原。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一次世界大战2
相关推荐
欧洲的大量定单,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向中国扩展势力,企图独占中国。 日本经济在大战期间得到长足发展。 —— 岳麓版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哪些有效信息。 ( 2)美国和日本崛起,成为债权国,纽约成为金融中心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 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
本为什么会迅速崛起。 二、战争的后果 ( 3)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美国崛起: 原因: 远离战场,本土未遭战火; 美国的参战以及不断向协约国提供商品和贷款,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表现: 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占有世界黄金储量的 %; 战后,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扩大 …… 无法替代的作用;
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末,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富有的英国人。 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 50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战吗。 ” —— 英国 《 星期六评论 》 杂志 (1887年 ) 英德之间: 殖民地利益 世界市场,经济利益 海洋 ——制海权 英国地位: 因英德矛盾激化,自身实力下降,欲 寻求盟友 大陆均势 对欧洲政策: 世界霸主
00 美国 100 世界其他地区 100 —— [美 ]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英国德国法国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21年 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 (以 1913年为 100) 55 英国 德国 法国 战前: 欧洲的海外题投资额每年高达 镑, 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 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 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战后:
西方国家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总消耗的比重分别为:日本 64%、法国 35%、意大利 32%、英国 14%、美国 11%、联邦德国 9%。 —— 人教版《战争与和平》 我国与苏联几十年的争霸就要一见分晓了。 越南战争持续了 14年,用兵 55万,美军死亡、失踪 58209人;海湾战争用兵 44万, 43天解决战斗,美军阵亡 146人。 美国可以和 “ 越南战争综合症 ” 说再见。
界上的比率越来越小, 1981年占 5. 4%,80年代末 90年代初大约只有 %左右。 材料三:美国总统布什:“如果世界富饶的石油储量落入萨达姆之手,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的自由和世界各地友好的国家的自由都将蒙损失。 ” “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场资源战争。 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