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4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1内容摘要: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是如何确立起来的。 ( 1)巩固政权 : 继续追歼反动势力,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 ( 2)恢复国民经济: 没收官僚资本、合理调整工商业,引导人民进行工农业发展 ( 3)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A、过渡时期总路线 ( “ 一 化 三 改 ” ) B、三大改造 (农业、个体手工业、资本 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 1949— 1956): 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 “左”倾 的错误: 经济: 1956年,中共八大、 《 论十大关系 》 政治: 1957年,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 的讲话 经济: 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 ( 19591961年 ) 政治: 1957年反右扩大化、十年“ 文化大革命 ” 思考:毛泽东是怎样建立新中国。 又怎样建设新中国。 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 “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 的崭新革命道路,提出 “ 工农武装割据 ” 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参加重庆谈判,签定 《 双十协定 》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领导中国人民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回顾必修 Ⅲ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966年 8月 18日在天安门检阅红卫兵 1928年 在井冈山 1949年主持开国大典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做报告 回忆知识点: 一 .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时代特征: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大革 命时期 19241927 2国共十 年对峙时 19271937 3抗日战 争时期 19371945 《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 新民主主义论 》 解决中 ’ 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对象的问题( 萌芽 ) 提出 “ 工农武装割据 ” 思想,毛泽东思想 初步形成 “ 性质-革命两步走 ”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党的指导思想(七大) 《 井冈山的。人教版历史选修4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1
相关推荐
他传统象征物法令 ( 2) 废除多妻和随意休妻制,实行男女 平等 ( 1)改变传统观念,有利 于资本主义文明的传播; ( 2)提高妇女地位,解放 妇女思想。 文化 教育 ( 1)文字改革:阿拉伯字母 →拉丁字母, 拼写土耳其语; ( 2) 教育改革:关闭教会所属学校; 教育机构隶属国家; ( 1)提高国民文化水平; ( 2)培养了大批人才; 三、领导土耳其改革 ——现代化之路 领域 措施 影响
大合作 创建理论: ( 1)友谊开始: 1844年巴黎 马克思和恩格斯 ( 2) 合作探索: 《 神圣家族 》 、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唯物主义历史观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返回德国,途中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 这次会晤为两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伟大友谊的开端(油画) 1842年恩格斯曾在《 莱茵报 》 编辑部拜访过马克思。 两人在为《 德法年鉴 》 撰稿期间开始通信。
成为杰出的科学家。 • 前人奠定的基础 • 明朝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 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 有利的客观条件(兴趣志向、仕途受挫) 三 、 成就之路 中国医药宝库集大成之作 首创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动植物分类学成就突出 “中国的百科全书”,流传海外 《 本草纲目 》 当时是先进的,到今天是否还先进。 湖北蕲春 李时珍的陵墓 石碑上刻有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的题词。
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对各国使者,以礼相待; 都城 长安 不仅是国内 各民族 的大都会,也成了 世界性的大都会。 (商业中心 ) ② 开放的文化政策: 佛教 、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 高僧 玄奘 去天竺取经; 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深受汉文化影响。 三、晚年的反省 晚年治国策略的失当表现: 贞观后期,随着隋亡教训远去,唐太宗发生变化:少于纳谏、滥用刑罚、滥用民力、求仙炼丹
众争取民族独立,另一方面又将其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防止发生激烈的革命运动而对民族资产阶级不利。 课堂检测 甘地的经济思想的中心口号是“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 A. 反对资本主义文明 B. 以手工业生产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C. 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 D. 大力发展民族经济 【 解析 】 提倡手工纺织, 其目的是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作为单选
生物学:对动植物进行分类、动物的解剖研究 物理学: 《 物理学 》 具体事物的组成、力学观 逻辑学:至今学术界的权威 ——三段论 科学研究领域: 教育教学领域: ( 1)亚历山大的私人老师,对亚历山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2)建立“吕克昂‘学园 教、讲和写 (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 科学探索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