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8内容摘要:

+ 15 m + 10 m = 70 m 平均速率为 v ′1=l1t1=705 m / s = 14 m / s. 在后 2 s 内的位移及路程分别为 Δx2= 15 m - 10 m = 5 m , l2= 15 m + 10 m = 25 m 在后 2 s 内的平均速度及平均速率为 v2= Δx2t2=52 m / s = m / s v ′2=l2t2=252 m / s = m / s. 【 答案 】 10 m/s 14 m/s m/s m/s 三、位移 — 时间图象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轴表示时间 t,用纵轴表示位移 x,根据给出的 (或测定的 )数据,作出几个点的坐标,用直线将几个点连接起来,则这条直线就表示了物体的运动特点,这种图象就叫做位移 — 时间图象,简称为位移图象.如右图所示为汽车自初位置开始,每小时的位移都是 50 km的 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 xt图象一定是一条直线. 2.根据图象可以知道质点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也可以知道发生一段位移所需要的时间. 3. xt图象表示的是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绝不是运动的径迹. 观察物理图象的方法首先是看横、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其次看图象,从横、纵轴上直接可获取的信息,联系实际,搞清物理情景. 说出右图中各段线段表示的运动过程和物理意义. 【 答案 】 在图中, 0时刻即开始计时,已经有了位移 s1; AB段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s与 t成正比, t1时刻的位移为 s2; BC段 s没有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CD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越来越小,说明 CD段物体的运动方向与 AB段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最后回到起始点,位移为 0. 〔 说一说 〕 著名物理学 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 (,1918~ 1988)曾讲过 这样一则笑活. 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 “ 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 60英里每小时。 ” (1英里 = ).这位女士反驳说: “ 不可能的。 我才开了 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 60英里呢。 ”“ 太太,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 60英里. ”“ 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 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过 60英里的路程. ” (如上图所示 ) 通过这个笑话,你对 “ 用比值定义物理量 ” 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点拨 】 警察所说的超速是指瞬时速度;女士所说的是一段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她不明白瞬时速度的概念. 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汽车以 36 km/h的速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用了 2 h.如果汽车从乙地按原路返回甲地仍做匀速运动,用了 h,那么汽车返回时的速度为 ( ) A.- 8 m/s B. 8 m/s C.- km/h。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