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4内容摘要:
囚禁光绪帝的中南海瀛台 涵元殿 ① 不甘作亡国之君; ② 亲政后无实权,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统治。 思考: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变法。 俄国和日本;保留君主,实行君主立宪。 猜测:康有为会要光绪帝借鉴哪些国家的改革成效而颁行新政。 为什么。 思考:变法法令的哪些条款会触及顽固保守官 僚的利益。 哪些可能会酿成严重的社会危 机 ? 裁汰冗员 废八股、改革科举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裁汰旧军 (说明变法法令本身也存在操之过急、考虑 欠周密的不足) 思考:以上政治法令与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论战时的主张有哪些明显差别。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 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想减少阻力。 也说明维新派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光绪帝的“君权”之上,反映了维新派的软弱和妥协性。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教育: 参政 ,打击旧官僚 资本主义发展 增强军事力量 西学传播 五、无力回天 —— 变法的结果失败 失败标志: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失败原因分析: (参考了人教版 ) 根本原因 :① 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 与 旧势力的力量对比悬殊 重要原因 : 脱离人民群众 :缺乏群众基础。 新政无法落实 :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和观望 变法手段单一 :单纯的自上而下的 “ 诏令 ” 方式; 存在 幻想依赖 :对帝国主义的幻想;依赖的 皇帝没有实权 等等。 直接原因 : 袁世凯的叛卖 六、维新时期的遗产 —— 变法的历史意义 性质: 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为什么。 ) 政治: 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为什么。 ) 思想: 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 (为什么。 ) 经济: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 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 (传媒 )和 教育事业 (新式学堂 )的发展 习俗: 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康有为传播维新思想。岳麓版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4
相关推荐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进一步深化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84年海尔冰箱厂原貌 海尔砸掉 76台质量不合格冰箱 海尔首创宇航变频对开门冰箱 海尔笔记本 海尔消毒柜 海尔洗衣机 海尔部分产品 海尔产品专柜 美国海尔工业园 美国海尔大厦 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粗钢产量突破 3亿吨的国家。
统筹全局 的背景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瓜分大祸,迫在眉睫”。 2.应诏统筹全局折 内容 选拔人材,改革中央机构。 3.应诏统筹全局折 的作用 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推动了光绪帝 变法的决心。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 1871年 8月 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 34年
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瓜分大祸,迫在眉睫”。 2.应诏统筹全局折 内容 选拔人材,改革中央机构。 3.应诏统筹全局折 的作用 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推动了光绪帝 变法的决心。 9 10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 1871年 8月 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 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
( 4)影响: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使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中外纪闻 时务报 国闻报 强学会 保国会 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 33个 ,新式学堂 17所 ,报刊 19种。 到了1898年 ,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 300多所。 二、过程:百日维新 : : : 列强掀起瓜分潮 德国强占胶州湾 《 应诏统筹全局折 》 —— 施政纲领 保国会
政机关 御史台 纠察百官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宣政院 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忽必烈按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 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 ”。 元代,台湾称为“留求”,或者“琉球”。 元世祖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的各项具体事务,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加强对台湾和澎湖的管辖。 元朝疆域图 岭 北 中 书 陕 西 江 西 江 浙
现象的出现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二)实施边防新政 实施边防新政 ① 内修守备 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抗御能力 ②外示羁縻 努力改善汉蒙关系 , 加强互市友好往来 影响 ①使边塞得到开发 ②蒙汉之间相互熏染融合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成因 阅读下列图片,思考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美岱召 长 城 “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 ,张江陵 (张居正 )不过因其势而行之 ” 阅读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