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内容摘要: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达到较高的水平 环境和发展得到关注, 20世纪 70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 二 .直面环境问题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排泄物具有容纳和清除能力 (1)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2)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 :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 生速度时 ,便出现了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
相关推荐
乳畜业紧邻消费市场的原因: 乳畜业 牛奶 乳制品 不耐贮藏 运输不便 紧邻消费市场 城市郊区 英国 法国 荷兰 比利时 90% 76% 90% 97% 表 西欧四国城市化水平( 2020年) 在西欧的多数餐桌上,都能找到乳畜产品。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饲料因素 市场因素 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温和多雨
我国内蒙古、新疆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如果能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全可以采用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方式。 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能否采用 潘帕斯草原的生产模式呢。 二、乳畜业 美国东北部的乳畜带 牛奶及其制品 a、什么是乳畜业。 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 城市市场 的 商品化、集约化 畜牧业地域类型。 b、乳畜业的生产对象和主要产品 乳畜业生产对象主要是 奶牛 ,产品是 牛奶及其制品
发展速度惊人 全面不协调 ,人地矛盾激化 ,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公害 人类试图成为环境主宰 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矿山开采 修水库,大坝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土地盐碱化 土地荒漠化 —— 人地关系思想完善 阶 段 时 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随着 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经历的四个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阶 段 时 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水平低下,发展缓慢 改造环境能力微弱 恐惧和依赖
北、西南方向移动 20世纪 80年代后 组织性人口迁移比重下降,自发性人口迁移比重迅速上升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控制 主流是从中部向东部迁移。 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增加的趋势 战争 宗教 其他因素 社会变革 国家政策 生态环境的变化 经济因素 交通和通信 社会经济因素 文化教育 婚姻与家庭 气候 淡水 自然环境因素 土壤 矿产资源
大洋洲) 旧大陆(欧亚非)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19世纪以前 意义 原因 迁入地 迁出地 特点 时间 二战前后各大洲人口流向的变化 欧洲 北美 拉美 大洋州 非洲 二战前 二战后 内地 → 沿海;山区 → 平原;农村 → 城市;贫困地区 → 发达地区;出现大规模“民工流动” 自发迁移,流量增大 改革开放政策、地区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后 国家有组织、有计划从东部城市派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