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政治选修2李嘉图的理论贡献3内容摘要:
( 2)实际工资:工人用获得的货币工资所能购得的生活必需品。 ( 3)结论:名义工资上涨,但工人生活有下降趋势。 阅读 P15回答 其中的问题 三、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李的一元收入分配理论 李的相对工资理论(第一个提出)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 4) 原因 :真实反映工人生活水平的是实际工资,而非名义工资。 ( 1)名义工资:资本家一定时期支付给工人的货币量。 ( 2)实际工资:工人用获得的货币工资所能购得的生活必需品。 ( 3)结论:名义工资上涨,但工人生活有下降趋势。 ( 5) 局限 :工人实际工资下降不能 归因于人口增长。 李嘉图的政策主张 一、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 (一)李嘉图的经济主张 李嘉图认为 利己 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通过市场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二)李嘉图对政府职能的认识是怎样的。 取消国家干预。 他认为,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和振兴教育上。 李与斯密在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方面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 ( 1)都认为利己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通过市场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 ( 2)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 ( 3)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和维护公共事务上。 二、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说 废除谷物法的必要性 李嘉图认为,利润是商品价值中扣除工资后被资本家占有的部分,因此,工资高低决定利润大小。 工资上升,利润下降;工资下降,利润上升。 所以,要提高利润,就必须降低工人工资。 他又认为,工资是由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而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劳动者维持其自身与其家庭所需的食物、其他必需品的价格决定的。 因此,要降低工资,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降低个人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 如何才能降低这些必需品的价格呢。 李嘉图认为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贸易的扩张,从国外进口廉价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从而使国内市场上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下降;二是通过机器改良,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本国生产的食物和必需品的价值,进而降低价格。 二、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说 (一)废除谷物法 废。新人教版政治选修2李嘉图的理论贡献3
相关推荐
的作用”。 他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人活动家、律师、金融家等,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 假如在座的同学们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请你们为罗斯福总统 出谋划策。 情景一 : 据统计,到 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 1933年 3月 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
科学性 局限性 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科学性 他科学地认识到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 此外,还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提出了一元劳动价值论 ,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1933年与 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 2/3 波及范围特别 广 持续时间比较 长 破坏性 大 在学习中要特别注意提高 依据材料涉及的角度,归纳、概括问题和规范答题的能力。 罗斯福新政的原因 (背景 ) 经济危机引发了美国严重的 政治危机 ,冲击着美国的 资本主义制度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
” 的存在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利减少,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废除此法,发展自由贸易。 原因: ( 1)国外廉价原材料进不来; ( 2)工资、地租提高,商品成本上升。 社会状况对经济理论发展提出的要求: 19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消除封建贵族的影响,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废除“谷物法”,发展自由贸易。 财富增长的条件 阅读 P12回答 其中的问题 ( 2)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
葡萄酒和毛呢的 分析 ,认为进行国际分工和发展对外贸易有什么 好处 ? ⑵ 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 这一学说与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有何异同 ? ⑴ 生产相同的产品 ,不同国家的成本不同 ( 进一步论证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⑵ 各国只要按照 “有利取重” 、 “不利取轻” 的原则 , 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商品 ⑶ 然后 通过对外贸易 ,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
; ②迫切需要实行自由贸易,以顺利实现商品价值,获取廉价原料。 2.“ 谷物法”的存在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利减少 原因: ① 国外廉价原材料进不来; ② 工资、地租提高,商品成本上升。 ㈡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⑴ 必要条件 ── 增加资本积累 ⑵ 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地租三部分, 积累资本来自利润 ⑶ 降低地租增加资本积累 批判斯密 ⑴ 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有交换价值; 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