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1-1选修一12电场02内容摘要:
(中垂线)上,场强方向均相同,且总与中垂面(中垂线)垂直 ( 2)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电场线分布 c、在中垂面(中垂线)上,与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 0等距离各点场强相等。 等量同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中电场线分布情况 特点: a、两点电荷连线中点 O处场强为 0 b、两点电荷连线中点附近的电场线非常稀 疏,但场强并不为 0 c、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到无限远电场线先变密后变疏 电场线的特点: ( 1) 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出发, 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 ( 2) 电场线在电场中 不相交;不中断 ( 3)在同一幅图中,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电场线较 密,电场强度较小的地方电场线较疏,可以 用 电场线的疏密来表示电场强度的相对大小。 五、匀强电场 定义:电场强度 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 电场线分布图: 电场线 特点: 匀强电场是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故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 平行等距 的直线 说明: 平行但间距不均匀的电场是不存在的 匀强电场 (1)产生: 电荷周围空间存在电场 (2)性质: 对处在场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 2.电场强度 E: 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 的物理量 ( 1)定义 : E = F / q ( 2)单位: N/C ( 3)方向: 与正电荷 在该点受电场力 方向相同 ( 4)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 由本身决定 ,与放入电场的 电荷无关。 3.电场线: ( 1) 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 2) 疏密 表示电场强度的相对 大小。 疏处小,密处大 ( 3)切线表示方向 匀强电场: 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 电场线是 平行等距 的直线 小 结 . +Q . . A B +q +q 例、 如图,在电荷 Q周围跟 Q距离相等的不同点 A、 B放上试探电荷q,电荷 q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是否相等。 A、 B两点的电场强度是否相同。 [解析 ] 试探电荷 q在 A、 B两点所受的电场力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所以 A、 B两点的电场强度不相同。 课堂练习: P9 问题与练习 课外作业 : P9 问题与练习 4 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1.答 :这种说。新课标人教版1-1选修一12电场02
相关推荐
于电离后的空气中有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空气就可以导电了。 空气电离后产生的负电荷就是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叫做正离子。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导体上的静电荷总是分布在表面上,而且一般说来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 ,所以尖端附近空气中的电场特别强 ,使得空气中残存的少量离子加速运动。 这些高速运动的离子撞击空气分子,使更多的分子电离。 这时空气成为导体
复印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左图是图 1310。 燃煤时会产生大量煤灰,污染大气。 在烟囱底部安装静电除尘器就可以把煤灰除掉 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课堂练习: P13 问题与练习 15 课外作业 : P13 问题与练习 无 2.答:因为针尖状的放电极电荷会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就特别强,极易发生 尖端放电产生电火花 ,从而点燃气体。 验电器的金属杆上端不做成针尖状就是为了 避免尖端放电的发生。
1 9 1 525001 . 6 1 0 2 1 00 . 2F q E N GF带电粒子:质子,电子, 粒子等无特殊说明都不计重力,但计算其动能 1:非匀强电场中 , 如何计算。 电场力做功,只于始末位置电势差有关 2:若带正电粒子以 V0负板向正板运动,分析 粒子运动情况 明确粒子 V, a的变化情况 思 考: V0沿 垂直 场强方向进入电场
而减小 电量 :相互作用力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 122kQF Qr说明: :静电力或库仑力。 —— k= 109Nm2/C2。 —— ① 真空中 ②点电荷 (在空气中也近似成立 )。 ,电荷量一般取绝对值,力的方向在其连线上可由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决定。 ,此时 r指两球体的球心距。 ,某电荷所受的静电力是其他所有电荷 单独对其作用的静电力的矢量和 (力的合成 ). 库仑定律 :
+Q 试探电荷:电量比较小、体积比较小 的电荷 q +q F 问题 2 怎样描述电场的强弱呢。 +Q F3 +q +q +q 同一 点电荷距场源电荷 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 不同 . 能否用电场力的大小表示电场的强弱。 F2= 22rk Q q F3= 23rk Q q+Q 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 F1= 21rkQq2332211rkQqFqFqFA F 二 . 电场强度 (E) :
解 : 三、应用举例 三、应用举例 例 2 已知 、 ,求: ( 1)线段 的中点坐标和长度; ( 3 , 3 , 1 )A (1 , 0 , 5 )BAB解:设 是 的中点,则 ( , , )M x y z AB 1 1 3( ) ( 3 , 3 , 1 ) 1 , 0 , 5 2 , , 3 ,2 2 2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