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3-1选修三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8内容摘要:
电阻 RIIRI ggg )( ggg RIIIR1nRR g1)若要将电流表 G改装成一个量程为 Ug的 n倍的电压表 V,需要串联电阻的阻值为 2)若要将电流表 G改装成一个量程为Ig的 n倍的电流表 A,需要并联的电阻的阻值为 小 结 gRnR )1( 1nRR g 八、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读数时应使视线垂直于刻度表面,并要估读 . 具体估读方法如下: (1) 量程为 3 V和 3 A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其最小分度为 V和 A, 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分度的十分之一 . (2) 量程为 A的电流表,其最小分度为 A, 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分度的,即不足半格的略去,超过半格的要按半格读出,因此最后读数如果以安培为单位,小数点后面有两位,尾数可能为 0、 3… (3) 量程为 15 V的电压表,其最小分度为 V, 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分度的,因此最后读数如果以伏特为单位,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尾数为 0、 4… 一平行板电容器 C,极板是水平放置的 ,它和三个可变电阻及电源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 ,今有一质量为 m的带电液滴悬浮在两极板之间静止不动 ,要想使液滴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 ( ) R1 R2 R3 R2 R1 R2 R3 C CD 如图所示是将滑动变阻器作为分压器用的电路 ,A、 B为分压器的滑片放在变阻器的中央 ,下列判断哪些正确 ( ) UAB=UCD/2 R时 ,输出电压 UABUCD/2 R越大 ,UAB越接近 UCD/2 R越小 ,UAB越接近 UCD/2 C A P B D ABC C A P B D C A P B D R/2 R/2 九、限流和分压电路的选取 E s R A B P Rx 图中变阻器起限流作用,求 待测电阻 Rx的电压可调范围 EERRRxx ~ 限流式电路的特点 : ,调节范围较小 . 但电路结构较为简单 . . 图中变阻器起分压作用,求 待测电阻 Rx的电压可调范围 E~0分压式电路的特点 : ,调节范围较大 . 但电路结构较为复杂 . . E s P Rx R A B 九、限流和分压电路的选取 限流式 分压式 可调范围 变阻器 电能损耗 九、限流和分压电路的选取 EERR Rxx ~E~0较大阻值 较小阻值 较小 较大 R> 10Rx, 应选择限流式电路 R< 10Rx, 应选择分压式电路 若实验要求 电压从零开始变化 ,应选择分压式电路 如无此要求,即 有一满偏电流 Ig=5mA,内阻 Rg=400Ω的电流表 G,若把它改装成量程为 10V的电压表 ,应 一个 Ω的分压电阻 ,该电压表的内阻为 Ω。 若把它改装成量程为 3A的电流表 ,应 联一个 Ω的分流电阻 ,该电流表的内阻为 Ω 串 并。新课标人教版3-1选修三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8
相关推荐
越大,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通过导体的电流相等,导体的电阻一定,通电的时间越长,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结论 : 焦耳定律 内容: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 电流 的 二次方 成正比,跟 导体的电阻 成正比, 跟 通电的时间 成正比。 表达式: RtIQ 2其他常用公式: Q=W=Pt 单位: J A Ω S (适应纯电阻电路 ) 三、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 四
P 显然,当外电阻等于内阻时即 ,输 出功率最大,最大输出功率 P 如图所示,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曲线 即,电源输出功率小于最 大功率时,有两个外电 阻: 21,RR。 即 解得 (四)实例探究 ☆ 电路结构变化问题的讨论 【例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R1=10 Ω, R2=20 Ω,滑动变阻器 R的阻值为 050 Ω,当滑动触头 P由 I向 b滑动的过程中,灯泡
• ________ • 设计测量电路,画出电路图。 A1 V1 供电电路:限流接法;测量电路:外接法 练习 2: 欲用伏安法测定一段阻值约为 5Ω左右的电阻,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现备有以下器材: A、电池组( 3V,内阻 1Ω) B、电流表( 0—3A,内 阻 ) C、电流表( 0—,内 阻 ) D、电压表( 0—3V,内 阻 3KΩ) E、 电压表( 0—15V,内 阻 15KΩ) F
R1)串联或并联,其总电阻 R=。 ③ 不同阻值的电阻串联,总电阻与其中最大电阻有何关系。 三个电阻并联呢。 ④ 不同阻值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与其中最小电阻有何关系。 (若 R1远大于 R2, R=。 ) ⑤ 并联电路中 ,某一电阻增大 ,总电阻如何变。 ⑥ 并联电路中 ,支路增多 ,总电阻如何变。 四、串并联电路特点 12 nR R R R 121 1 1 1nR R R R
源 :学科网 ZXXK][ 来源 :] 1/R=1/R1+1/R2+1/R3+ 对两个电阻并联有: R=R1R2/( R1+R2) ④ 电流分配: I1/I2=R1/R2 I1/I=R1/R ⑤ n个相同电池( E、 r)并联: En = E rn =r/n 再由学生 讨论 下列 问题: ① 几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一个电阻的几分之一; ② 若不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 其 中最小的电阻;
、 R2串联, C C2分别和 R R2并联,所以 C1电压等于 R1上两端电压, U/BC=R1U/(R1+R2)=6 18/(6+3)=12(伏) 电容器 C1带电量 Q/1=C1U/AB=6 106 12= 104(库 ) 电容器 C1上电量变化: Δ Q=Q/1Q1= 10‑ 4= 104(库) 负号表示电量减小。 拓展: 求解电路中电容器的带电量关键在于求出电容两端的电压。 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