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3-1选修三26电阻定律2内容摘要:
【自学学情反馈】 小组合作检查学案完成情况。 【能力提升助学】 一、 探究电阻定律 实验 介绍固定在胶木板上的四根合金导线 L L L L4的特点 . ( 1) L L2 为横截面积 相同、材料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合金导线(镍铬丝) ( 2) L L3 为长度相同,材料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合金导线(镍铬丝) ( 3) L L4 为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合金导线( L3为镍铬丝, L4为康铜丝) 演示实验:按下图连接成电路。 1. 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教师:将与 A、 B连接的导线分别接在 L L2 两端,调节变阻器 R,保持导线两端的电压相同,并测出电流。 比较通过 L L2 电流的不同,得出导线电阻与导线长度的关系。 学生:连线,读数,探索规律。 电流与导线的长度成 ,表明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成。 教师:将与 A、 B连接的导线分别接在 L L3 两端,调节变阻器 R,保持导线两端的电压相同,并测出电流。 比较通过。新课标人教版3-1选修三26电阻定律2
相关推荐
料的导体的电阻 R跟它的长度 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 S成反比;导体电组与构成它的 材料有关。 这就是电阻定律。 ( 2)公式: R=ρ 教师指出:式中 ρ 是比例常数,它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称为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 ρ :( 1)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 2)单位:欧 米( Ωm )[投影]几种学 生 活 动 导体材料在 20℃ 时的电阻率 材料
2 3 U/V I/A R/Ω 实验数据: 长度 ,材料相同 实验结论: ,L一定 ,电阻与 S成反比 SR 1材料 1 2 U/V I/A R/Ω 实验数据: 长度 ,横截面积相同 实验结论: 不同种材料 ,R不同 实验结论: 同种材料 ,S一定 ,电阻 R与 L成正比 LR 电阻串联 SR 1 ,L一定 ,电阻与 S成反
,用测得的量表示待测电阻 R1的阻值的计算公式是 R1=__________. 例 2 11121IrRII安安法 A1 A2 UR1 IR1 A1 A2 • • 电压表内阻已知 ,则可当作电流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来使用 . • (1)如图所示 ,两电表的满偏电流接近时 ,若已知 V1的内阻 R1,则可测出 V2的内阻 R2=U2 R1/U1 • (2)如图所示 ,两电表的满偏电流
• ________ • 设计测量电路,画出电路图。 A1 V1 供电电路:限流接法;测量电路:外接法 练习 2: 欲用伏安法测定一段阻值约为 5Ω左右的电阻,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现备有以下器材: A、电池组( 3V,内阻 1Ω) B、电流表( 0—3A,内 阻 ) C、电流表( 0—,内 阻 ) D、电压表( 0—3V,内 阻 3KΩ) E、 电压表( 0—15V,内 阻 15KΩ) F
P 显然,当外电阻等于内阻时即 ,输 出功率最大,最大输出功率 P 如图所示,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曲线 即,电源输出功率小于最 大功率时,有两个外电 阻: 21,RR。 即 解得 (四)实例探究 ☆ 电路结构变化问题的讨论 【例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R1=10 Ω, R2=20 Ω,滑动变阻器 R的阻值为 050 Ω,当滑动触头 P由 I向 b滑动的过程中,灯泡
越大,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通过导体的电流相等,导体的电阻一定,通电的时间越长,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结论 : 焦耳定律 内容: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 电流 的 二次方 成正比,跟 导体的电阻 成正比, 跟 通电的时间 成正比。 表达式: RtIQ 2其他常用公式: Q=W=Pt 单位: J A Ω S (适应纯电阻电路 ) 三、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