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三节细胞呼吸之二内容摘要:
化产物,同时释放出 _____能量的过程。 3.场所:细胞质基质 2.无氧呼吸的过程: 葡萄糖 丙酮酸 无 O2 酒精 +CO2+少量能量 酶 ( 大部分高等植物、 酵母菌 ) 乳酸 +少量能量 酶 ( 马铃薯块茎、玉米胚、脊椎动物肌细胞、 乳酸菌 ) 4.化学方程式 高等植物在水淹情况下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无氧呼吸 的反应式: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又称为 发酵 ): 乳酸发酵,反应式 (同动物细胞) 酒精发酵,反应式 (同植物细胞) 5. 在无。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三节细胞呼吸之二
相关推荐
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联系 A B C D CO2 O2 CO2 O2 ① 实验容器中 O2增加量 (实测的氧气释放量) ② 实验容器中 CO2减少量 植物净光合量 =总光合量 — 呼吸量 10 20 30 40 0 1 2 3 4 5 a b 温度 光合作用量相对值 呼吸作用量相对值 练习 右图 a曲线表示一定光照强度、不同温度条件下,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合成量(单位时间内同化的 CO2的量);
: 寄生性 补充说明: 寄生 —— 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 后者称为寄主或宿主。 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细胞器等,必须在 宿主细胞内 借助 宿主细胞的原料、酶系、细胞器及能量 才能以自我复制、增殖。 病毒在 非寄生 时, 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 (复制)过程 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利用寄主细胞提供的原料
与一般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不同,称增殖( miltiplication),又称为复制( replication),整个过程称为复制周期。 无论是动、植物病毒或噬菌体,其增殖过程基本相同,大致分为吸附、侵入(及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等连续步骤。 病毒的增殖 吸附 吸附是病毒粒子通过扩散和分子运动附着在寄主细胞表面的一种现象。 对于大肠杆菌 T系噬菌体,还包括尾丝和刺突固着在寄主细胞表面。
氧呼吸的类型 酒精类型 酵母菌(发酵)、绝大多数植物 C6H12O6 2C2H5OH+CO2+能量 酶 举例 反应式 乳酸类型 (不产生 CO2) C6H12O6 2C3H6O3+ 能量 酶 马铃薯块茎、甜菜的块根 乳酸菌 所有动物 反应式 举例 四、呼吸作用的意义 呼吸作用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提供能量。 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 的合成提供原料。 例如,葡萄糖 分解时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是合成
生活生产和学生的经验出发,在现 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命科学,并为现实生活服务。 从教育意义上说,这本质上也是一种价值的追求,是科学的人文化。 【 探究活动 1—— 渗透失水(定性) 】 ★ 定位: 探究的过程,概念学习的过程。 ★ 思路: 为了尽可能地培养学生从事完整探究活动的能力,学案以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为 线索 ,依次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建立假设,预期结果,明确实验的基本思路,规范完成操作
时填表 , 规范绘图 ★没有把握的操作,及时请求帮助。 结果与结论: ●你看到了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这一 边界 了吗。 ●你观察到的现象主要有哪些。 由此可推知水分发生了怎样的移动。 ● 实验结果支持你的假设吗。 本小组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思考: 阵雨将要来临,菜农兴高采烈地给大片的菜苗施肥。 但阵雨却与菜田“擦肩而过”。 菜农焦急万分。 ★ 菜农为什么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