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2章第1节晶体和非晶体课件粤教版选修3-3内容摘要: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解析: 常见的金属 , 金 、 银 、 铜 、 铁 、 铝 、 锡 、 铅等都是多晶体 , 选项 A正确 . 因为非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同性 , 所以 B错误 , D正确;有规则的天然几何形状的物体一定是单晶体 , 选项 C正确 . 答案: B ►课堂训练 1. 下列固体中全是由晶体组成的是 (A) A. 石英 、 云母 、 明矾 、 食盐 、 雪花 、 铜 B. 石英 、 玻璃 、 云母 、 铜 C. 食盐 、 雪花 、 云母 、 硫酸铜 、 松香 D. 蜂蜡 、 松香 、 橡胶 、 沥青 考点二 非晶体与晶体的比较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1. 云母薄片和玻璃片上分别涂上一层很薄的石蜡 ,然后用烧热的钢针去接触云母片及玻璃片的反面 ,接触点周围的石蜡熔化 , 如图所示 , 那么你看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玻璃片上石蜡的熔化区呈圆形 , 说明玻璃片沿各个方向的导热性能相同 . 云母片上石蜡的熔化区呈椭圆形 , 说明云母片沿各个方向的导热性能不相同 . 2. 金属没有固定 、 规则的几何外形 , 但它们都有确定。高中物理第2章第1节晶体和非晶体课件粤教版选修3-3
相关推荐
的是 ( ) A. 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它的微粒按空间点阵排列 B. 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是由于它的微粒按一定规律排列 C. 非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确定的熔点 D. 石墨的硬度比金刚石的差很多 , 是由于它的微粒没有按空间点阵分布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解析: 晶体内部微粒排列的空间结构决定着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否相同;也正是由于它的微粒按一定规律排列 ,
, 求此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 图 5 三 、 非正弦交变电流有效值的计算 解析 设该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 I′ , 直流电的电流强度为 I, 让该交变电流和直流电分别通过同一电阻 (阻值为 R), 在一个周期 (T= s)内 , 该交变电流产生的热量为 Q ′ = I 21 Rt 1 + I 22 Rt 2 在一个周期内直流电通过该电阻产生的热量为 Q= I2RT. 由 Q= Q′ 解得 I= 5
性是光子的本身属性 , 不能把光看作宏观上的波 ,也不能把光看作宏观上的粒子 . 对光的认识 ,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 , 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 B. 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 , 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C. 光表现出波动性时 , 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 , 就不再具有波动性了 D. 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
~ A 的量程;滑动变阻器一般采用限流接法 , 为了方便调节 , 要选阻值稍小的滑动变阻器.注意开关闭合前 , 要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 的阻值尽量大些 ,保护电流表以防烧毁. 答案: (1) 短路 (2) B F D 题型三 实验数据的处理 1 . 计算法. 用伏安法测电源 E 和 r , 对于给定的电源 , E 和 r 是一定的 , 在下图的实验电路中 , 改变 R 的阻值 , 可以测出多组I
由于被测金属丝阻值约为 3 Ω , 所以用编号为 A 的滑动变阻器作限流电阻 ,就能使电路中的电流有明显变化. (3) 加在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不超过 1. 5 V , 所以电压表的量程应选用 3 V . (4) 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零时 , 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 Im a x=3 A = A , 所以电流表的量程应选用 A. 答案: (1) 乙 (2) A (3) 3 (4) 方法归纳:
D 四 、 交变电流 “ 四值 ” 的应用比较 交变电流的四值 , 即峰值 、 有效值 、 瞬时值 、 平均值 , 在丌同情况下的使用: (1)在研究电容器的耐压值时 , 只能用峰值 . (2)在研究交变电流做功 、 电功率及产生的热量时 , 只能用有效值, 交流电表显示的也是有效值 . (3)在研究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时 , 只能用平均值 . (4)在研究某一时刻线圈受到的安培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