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物第三册第四节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之二内容摘要:
何预防遗传病的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讨论如何预防遗传病,从中体会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很好的为人类服务; ( 2)展望应用生命科学的美好前景,增强科学研究以造福人类为最终目标的使命感; ( 3)通过介绍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及遗传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优生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特点。 ( 2)遗传病预防的主要措施。 2.难点 人类遗传病类型的判定。 五、课时安排及准备 建议 2课时完成 六、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也遵循遗传学的基本规律。 虽然对人类遗传病的表现的症状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体内的致病基因,但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即环境决定着基因可能表达的程度。 如,具有高个遗传倾向的人,没有。沪科版生物第三册第四节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之二
相关推荐
一的观点。 ②学生体会爱护自身各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和持久性。 3. 重点 各感受器的结构与功能 4. 难点 视觉与听觉的工作原理 二 、 教学过程 动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首先必须获取信息。 提问:你有哪些器官可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 这些器官根据获取外界刺激物的类型分成两大类: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一 、 物理感受器 A皮肤感受器 阅读书本后回答问题: 皮肤有
识入手,先介绍有性生殖。 以人为例,问题“我从哪里来”引入课题。 通过大家比较熟悉的生物实例克隆羊的简单过程介绍,自然的过渡到无性生殖。 对于无性生殖的不同类型教师采用多种教学呈现的形式讲解相关知识,如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利用利用动画演示。 苔藓和蕨类植物可以找一些实物呈现,特别找蕨类植物有孢子囊的。 营养繁殖也可以拿实物进行讲解。 甚至可以那一些植物的茎、叶要求学生课外进行扦插实验。
发生 •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 • 生物的基因突变,多为中性 基因突变多为中性,是第一次在高中教材中出现,我认为老师只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解释清楚即可。 •。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本质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 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而是产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同性状重新组合。 原因 细胞分裂间期 DNA分子复制时,由于外界理化因素或自身生理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
+C5 →2C3 C3的还原 2C3 (CH2O) 酶 酶 ATP [H] 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比较 ATP中活 跃化学能 光能 ATP中活 跃化学能 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 光反应与暗反应是否一个在光下进行 ,一个在暗处进行 ? • 夜晚植物能进行光反应、暗反应吗。 为什么 ? • 白天放在无 CO2的密闭玻璃罩内的植物能长期进行光反应、暗反应吗。 为什么。 光反应与暗反应是一个整体
提供了原料。 三、 连锁与交换律 ( law of linkage and crossingover) 1 : 1 : 1 : 1 P F2 (一)实验 没有得到此结果。 50% 50% P F2 42% 42% 8% 8% P F2 • 两种或两种以上性状联合传递的现象称为 连锁( linkage) • 像雄果蝇那样在连锁过程中没有发生交换,这种现象称为 完全连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