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2课第2课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内容摘要:
)看作世 界的主宰和本原,认 为现 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 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举例 ①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 王守仁:心外无物。 ③笛卡 儿:我思故我在。 ④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 ⑤康德:理性为自然立法等 ① 中外各种神创论。 ②柏 拉图的理念论。 ③朱熹: 理生万物,理在事先。 ④ 黑格尔的绝对观念论 共同点 ① 两者根本观点一致:都认为意识是本原的。 ②不管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还是把某 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都是错误的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误区: 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注意: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 观点正确,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错误 的,但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 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 典例 3】 朱熹主 张 “ 理生万物 ” ,王守仁主张 “ 心外无 物”,两者的主张分别属于 ( ) A.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B.可知论 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D.辩证法 形而上学 [解析 ]C。 本题主要考查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朱熹 把 “ 理 ” ( 理念等客观精神 ) 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万物都是 “ 理 ”的外化和表现,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把 “ 心 ” (即人的主观精神 )看成世界的本原,认为一切事物都依 赖于人的“ 心 ” ,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故选 C。 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 ) 物之本。 这一观点属于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 ]D [解析 ]黑格尔把“绝对观 念 ”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 于客观唯心主义。 故选 D。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两大阵营” 1.“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两个对子”的关系 (1)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 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2)原因:①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 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②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 ③辩证 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 3.“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区别 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 回答,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 质,属于唯物主义。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2课第2课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相关推荐
④ 正确。 故选 B。 1.下列现象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 ① 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② 马克思主 ③ 经济基础 ④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 义、邓小平理论 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②④ 属于意识范 畴,排除。 2.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乙说:“世界上 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对此,
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 2) 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一种产物 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三、绝对成本学说和比较成本学说 1 . 斯密的绝对 成本学说 斯密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 , 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 , 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 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在生产成本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上 , 然后通过对外贸易 ,
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① 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核心。 按照李嘉图的观点 , 工资 、 利润 、 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② 李嘉图最先提出 “相对工资 ”这一概念。 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 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们对新事物认可有一个过程 旧事物在开始时比较强大,顽强抵抗,极力扼杀新事物 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是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 新事物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联系的客观性。 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人为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着的,说明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故选 D, B不选。 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强调的是客观性,而不是普遍性、多样性,AC不选。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二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命题揭密 复习要求 理解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近三年有 7次 在此处命题,属于 中频 考点。 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
材料,应注意提高审读这方面材料的能力。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 1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反对两种倾向 离开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 离开运动谈物质 形而上学 机械运动的载体 —— 宏观物体 化学运动的载体 —— 原子、离子 生物运动的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