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内容摘要:
1、专题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部分 古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主要学习春秋战国这个社会转型期在思想领域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把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以及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儒家地位的演变脉络、思想及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 通过中西比较,联系政治、经济、科技等理解明清时期中国为何不能成功向近代社会转型。 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考点 9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考点 10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考点 11 宋明理学考点 12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分考点 1 “百家争鸣”考法 1 “百家争鸣”分考点 2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考法 2 儒家思想考法 3 道家思想考法 4 法家思想 韩非子(战国)考法 5 墨家思想 墨子(战国)考点 9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1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 (3)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势力崛起。 (4)阶级: 士阶层崛起和受重用。 (5)思想文化:从 “学在官府 ”到 “学在民间 ”。 2影响(1)它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3、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孔子 孟子 荀子时代 春秋晚期 战国 战国思想 核心:仁。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礼 ”:恢复周礼 , “克己复礼 ”。 (维护统治秩序;保守思想 ) 政治:为政以德 , 反对苛政。 (体现民本思想 ) 教育: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保存典籍:编订六经。 孔子言行在其弟子编订的 论语 中 政治:仁政。 民本思想: “民为贵 , 社稷次之 4、,君为轻 ”。 伦理:人性本善。 方式:主张用仁政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政治:仁义和王道 , 主张礼法并用。 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伦理: “性恶论 ”。 哲学:天行有常 , 制天命而用之地位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 、 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儒家思想后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 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未受到统治者重视 (原因:不适应统一国家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 ) 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被称为 “亚圣 ” 战国百家思想集大成者。 对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深远儒家的共同思想及影响(1)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仁 ”“德治 ”“民本 5、”“和为贵”等思想有助于政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 “孝”“仁义”“诚信”等伦理道德观,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育思想,有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2)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主体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至今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 1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春秋晚期 )春秋晚期的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1)哲学:道是世界万物本原。 (客观唯心 ) 6、(2)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3)政治: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 (4)辩证法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且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如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地位: (1)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道家学派的继承与发展者 庄子 (战国 )著有庄子。 思想: (1)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 (主观唯心 )(2)万物都是相对的,放弃一切贵贱荣辱等级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提出 “逍遥 ”的人生态度。 1韩非子的思想(1)以法治国,变法革新。 (2)主张法、术、势相结合,中央集权。 7、2影响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近 2000年中与儒家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代表人物 :墨子。 2思想 : (1)兼爱。 “兼相爱,交相利 ”。 (2)非攻。 (3)尚贤。 (4)节俭。 考点 10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来源及特点 :汉代儒学并不是纯粹的儒家思想,而是以儒家公羊春秋为基础, 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 2目的 :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 3代表人物 :董仲舒。 4代表作 :天人三策春秋繁露。 分考点 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考法 1 汉初的 “无为 ”到汉武帝的 “有为 ”考法 8、 2 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分考点 2 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主张考法 3 董仲舒的思想分考点 3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与影响考法 4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考法 5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朝初年,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 “无为而治 ”的思想,采取 与民休息 的政策。 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到汉武帝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 1董仲舒把 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 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成新的儒学体系。 2儒家思想迎合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3汉武帝的重视。 春秋大一 9、统 ”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2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 目的:加强君权。 3 提出 “三纲五常 ”的伦理观。 意义: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巩固统治。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 “君权神授 ”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 “三纲五常 ”,提倡孝道。 1 儒学成为选官标准:举孝廉。 2 儒学垄断教育 :儒家经典成为教科书;设五经博士;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 10、,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1积极 :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2)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 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有利于社会道德教育和社会稳定。 2消极 : (1)扼杀不同学派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 (2)宣扬的纲常伦理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3)唯心主义成分多。 (4)神学迷信色彩浓厚。 考点 11 宋明理学分考点 1 三教并立 儒学危机考法 1 三教并立 儒学独尊面临挑战 (魏晋南北朝 唐 )考法 2 提出 “三教合一 ”(隋唐 )分考点 2 程朱理学 (客观唯心主义 )考法 3 程朱理学分考点 3 陆王心学 (主 11、观唯心主义 )考法 4 陆王心学考法 5 理学与心学的比较考法 6 理学的地位与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佛教、道教的挑战而吸收其精华有了新发展。 三教并立,儒学面临严峻挑战 ,独尊地位动摇。 1隋朝 :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又称 “三教合一 ”。 2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北宋,儒学家们 融合佛道教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 1北宋的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1)本原: 天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核心 )(2)把天理与儒家伦理直接联系,认为 “人伦者,天理也 ”。 (3)认识论:格物致知。 即通过外在的 12、不断实践学习,明白事理。 2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思想 : “存天理,灭人欲 ”。 1本原 : 心是万物的本原2认识论 (获得天理的途径 )派别 代表 朝代 哲学观 认识论程朱理学二程 (程颐、程颢 ) 北宋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主张三纲五常格物致知朱熹 (集大成者 )南宋陆王心学陆九渊 南宋 心是万物的本原 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王阳明 明朝 心外无物 致良知 ,知行合一1地位 : 宋代是理学的奠基时代 ,但在北宋,理学并未取得统治地位,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从元朝开始才被统治者确定为统治思想,明代成为科举考试、走向仕途的敲门砖,成为弥漫整个社会的统 13、治思想,影响深远。 2评价理学(1)积极影响: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愤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片面强调重义轻利,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三纲五常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了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形成。 3影响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 考点 12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法 1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考法 2 “离经叛道 ”的李贽考法 3 黄宗羲的思想考法 4 顾炎武的思想考法 5 王夫 14、之的思想考法 6 对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评价与认识考法 7 明清之际中西方思想的比较1政治 : 君主专制强化 ,封建制度腐朽。 2经济 :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3阶级 :工商业阶层扩大。 4思想 :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 5教育 :科举中的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1 代表作: 藏书 焚书。 2 思想(1)认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标准来判断是非。 (2)反对 “ 存天理 , 灭人欲 ”。 (3)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 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 提倡男女平等。 1 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2 思想(1)猛烈抨击 15、君主专制制度。 (2)提出 “ 天下为主 , 君为客 ” 的民主思想。 (3)主张工商皆本。 1 代表作: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2 思想: (1)经世致用。 (2)“ 保天下者 ,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 后概括为 “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1 代表作: 周易外传 读通鉴论。 2 思想(1)朴素唯物主义 :世界是物质的 , 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且有规律的。 (“ 气者 , 礼之依也 ” )(2)认识论:认识来源于实践。 (3)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 , 运动是绝对的。 1 三大思想家的共同思想(1)政治: 反对君主专制 , 主张限制君权。 (2)经济:反对重农抑商 , 主张工商皆本。 (3)思想:批判三纲五常 , 倡导个性解放 , 继承民本思想。 (4)文化:反对理学的空谈 , 主张经世致用。 2 评价(1)积极: 他们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诸多弊病的根源。 在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相关推荐
1、专题 1 古代中国的政治第一部分 古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介绍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和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前者由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构成,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分配体系;后者是以皇权为中心的高度集权体系。 它包含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主要矛盾。 其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
(城市燃气管道)专项检查。 (八)打击特种设备非法检验、检测行为,规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质量管理,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 ,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九)深入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督促企业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现场管理等方面落实主体责任,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对设备数量、种类较多的使用单位进行帮扶指导
1、专题 2 古代中国的经济第一部分 古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 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和两个经济政策。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条件下,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早期推动封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专题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一部分 古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主要学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学和艺术三个方面内容。 就古代科技而言,考生需掌握六个方面的内容 (见上表 “高考趋势分析 ” );就文学而言,考生需掌握文学发展史以及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特征;就艺术而言,考生需掌握包括文字与书法、绘画
specif ied locat ion. Agent a copy of t he applicat ion shall have t o num ber t he pages and signed or iginal copy ( copy) ( including suppor ting document s) , and copy should be exact ly t he same
1、专题 7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部分 近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单元运用全球史观阐述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包括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全球化发展趋势等。 学习时以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整体看待历史事件,掌握基础知识;加强联系,形成知识脉络体系。 以全球视野研究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