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第二册《蜀道难》备课素材内容摘要:

2、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 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 他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 有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情绪。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是人,他以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又毫不矫饰,真诚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李白诗风雄奇、飘逸、直率、自然,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 有李太白全集。 2、 蜀道难乐府古题,属想和歌瑟调曲。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 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 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 出蜀道难以示之。 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 3、解金龟换酒,与倾皆醉。 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3、 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诗中想象奇特、丰富,气魄的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要仔细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4、李白此诗,是为友人王炎送行,意在规劝王炎不要久留蜀地,早归长安。 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 鉴于当时危机四伏的国家形势,作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对国家危殆的担忧。 二、讲解诗歌内容噫吁戏,危(高)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诗人仰望蜀道时情不得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情的强烈。 危、高,一义重 4、出,极言蜀道高峻。 “难于上青天”,全诗主旨自明。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国开国久远,事迹难考。 茫然,难考)!尔来(开国以来,极言时间之漫长)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人员往来)。 路可通。 西当(对着,向着)太白有鸟道(只有飞鸟才通过的道,形容道路险峻。 ) ,可以横绝(横越)峨眉巅(顶峰)。 地崩山摧(倒塌)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第一部分,写蜀道来历,开辟蜀道的艰难。 叙述蜀过长期闭塞的情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最高峰) ,下有冲波(激流)逆折(往回倒流)之回川(大漩涡)。 鹤(天鹅)之飞尚不得(能)过,猿猱(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山路曲折回旋的 5、样子) ,百步九折(山路曲折)萦(盘绕)岩峦。 扪(摸)参(井仰胁息(屏住气,心情紧张的样子。 ) ,以手抚膺(胸)坐(因)长叹。 “有鸟道” 寓无人行之意。 虽有道,而人难行。 问君(入蜀的友人)西游(入蜀)何时还?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不可攀。 但见(只听见)悲鸟号古木(在古树丛中大声啼鸣) ,雄飞雌从(跟随)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衰谢)朱颜(使人脸色变白)!地不可行连峰去(距离)天不盈(满)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飞奔而下的激流)瀑流争喧豗(轰鸣声) ,砯(转(翻动)石万壑雷(千山万谷中发出雷鸣般的响声)。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 7、情色彩强烈,是此诗的一大特色。 开篇伊始,作者即以“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放直泄,抒发了他对蜀道高峻艰险的惊愕和感喟。 而后,在诗的中间与结尾又两次重复者一咏叹,情不自禁的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一种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感,令人荡气回肠。 2、 将奇特的想象、恣意的夸张与有关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是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 三者相辅相成,生动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和阴森幽邃的气氛。 有力突出了蜀道艰险高峻和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还为其中的山岭抹上一种古朴悲凉而又离奇悲幻的色彩,使整首作品散发出浓厚的浪漫气息。 3、 本诗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个性。 句式以七言为主,杂有四言、五言、六言、八言,随心所欲,穷极变化。 语言或匀称对偶,或散漫舒展,或精炼凝重,或通俗轻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