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试卷及答案(语文版)内容摘要:

3、以相会的痛苦的句子是,。 (2)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描写长江出山峡,渡荆门,天开地阔,逼真如画的名句是 ,。 (3)在春望一诗中,诗人用“ , ”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忧国思家者的具体形象,实质上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 (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运用奇特的想象,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二、阅读理解 (35 分)(一)阅读包拯一文选段,回答文后有关问题。 (12 分)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供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 ”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其人无言 4、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2 分)(1)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2 分)(1)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段中另外两段话的意思。 (2 分)例:第一段:突出写包拯为官廉洁。 第二段: 第三段: 正、侧面描写的角度来看,选段第一、二段是 描写,第三段是 描写;从描写人物的方法上看,第一段主要使用了 5、描写,第二段则主要运用了 描写。 (2分)什么。 请结合第三段内容回答。 (2 分)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合本文内容,你认为包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分)(二)阅读岳飞一文选段,回答文后有关问题。 (15 分)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猝遇敌不动。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 6、,勇,严,阙一不可” (1 分)(1)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2)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 (2 分)(1)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2)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1 分)军有方” ,一共包括“仁,信,智,勇,严”五个方面。 这五方面在选段中都有体现。 仔细阅读课文,指出下列句子各体现了哪一方面。 将有关的字填入句后的括号内。 (3分) (1)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 )(2)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 )(3)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 )(4)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7、( )(5)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 )(6)猝遇敌不动。 ( )原文上用/线标示) ,并在下面横线上说明理由。 (2 分)段是属于详写还是略写。 为什么。 (2 分)文主要是从正面描写岳飞的形象,而选段中有一句话则是从侧面来刻画岳飞的,请找出来,并说明这种侧面描写对集中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2 分)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末为什么还写张俊向岳飞问“用兵之术”。 (2 分)(三)阅读枭与 鸠 对话一文,回答文后有关问题。 (8 分)枭(头鹰)逢鸠(斑鸠)。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当地人)皆恶我鸣。 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选自刘向说苑 (2 分)(1)我将东徙( ) (2)乡人皆恶( ) (2 分)(1)子将安之。 (2)我将东徙 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2 分)认为枭要彻底解决问题,根本办法是什么。 (2 分)三、 分 )(不超过 20 个字) (2 分)某顾客:厂长,贵厂生产的喜鹊牌毛巾,那上面的喜鹊可是栩栩如生啊。 厂长(惊喜地):是吗。 某顾客:我洗脸时,那喜鹊竟飞到我脸上来了。 某顾客的言外之意是: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