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誉钟表(表业)公司安全、消防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行业和地方标准; 上级机关、执法机关的通知、公报等其 它要求; 国家公约等。 获取方法 上级发文、转文; 报刊、杂志登载; 会议获取; 从法律、法规、标准、其它要求发行处获取; 通过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获取; 上网查询; 其它渠道。 识别和确认 行政部根据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及相关部门、单位收集的信息,编制公司通用的《法律法规清单》,作为各部门、单位进行识别和执行的基本依据。 各部门、车间结合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识别,确 认适用本部门、车间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目录、内容(部分适用的法律法规应识别到适用的相关部分),编制本部门、车间的《法律法规清单》。 贯彻执行 行政部将确认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向各相关部门及车间进行分解培训、传达。 各部门、车间将本部门、车间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采取会议、宣贯、培训等形式,落实到相应层次或岗位,并传达到相关方。 各部门、车间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组织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各项活动,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公司通过管理评审、 内审或日常监督检查等形式对相关部门、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认。 公司行政部至少每半年一次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最新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九 、消防管理制度 目的 为了预防火灾与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20xx公安部 61号令)制定本制度。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 内容与要求 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做好公司防火 、灭火等消防工作。 公司安全主任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公司的消防工作。 公司在员工岗前培训时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火灾事故预防: 按单位、部门划分消防责任区,完善防火安全责任制。 按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经常进行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凡使用过和失效不能使用的灭火器,必须委托维修单位进行检查,更换已损件和重新充装灭火剂和驱动气体。 必须落实灭火器报废处理,超过使用期限的灭火器予以强制报废,重新选配新 灭火器。 建立灭火器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位置、检查维修单(位人员)、更 换药剂的时间等有关情况。 消防设施器材日常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各单位对本辖区内的消防设施器材的完好有效情况负责,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 针对企业特点定期进行消防宣传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厂内设置禁火区,生产区内严禁吸烟,动火作业应按照《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和《防火、防爆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加强安全用电管理,按标准配置生产作业区域和储存区域的用电设备和用电器具,生产设 备应加装消除静电的设施和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电火花引发意外火灾事故。 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及时清除火灾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 根据企业条件成立义务消防队 义务消防队应在企业突发意外火灾事故时及时进行扑救,避免和减少火灾损失。 义务消防人员应熟悉企业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 加强对厂内禁火作业区、生产车间、仓库的警戒和巡回检查。 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公司制定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上报当地政府安全监督部门备案。 按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组织进行一次演练。 当公司人员调整、作业场所调整后,应及时修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如果发生火灾,火灾初期应积极自救和组织人员撤离,同时报告有关领导;有关领导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出报警和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决定。 十 、消防安全培训制度 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员工消防安全意识,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杜绝火灾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权责 生产负责人 负责本制度之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公司最高权力主管负责本制度之修改、执行、废止之核准。 公司安全主任负责本制度之督查执行。 公司各部 门人员按规定执行本制度。 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 设置消防宣传专栏、消防宣传公益广告牌等固定消防宣传设施,提高公司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保证单位开设消防安全教育课程每学期不少于两个课时, 应每年组织一次对全体员工的集中消防培训;对新上岗员工或有关从业人员应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培训。 消防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 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等; 本部门、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消防安全“一畅两会”(“一畅”指社会各单位必须畅通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两会”指社会各单位从业人员会扑救初期火灾、会自救逃生)。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 单位应积极组织下列人员接受公安消防机构或其他具有消防安全培训资质的机构组织的专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 厂级安全教育由行政部负责,并作培训记录。 厂级岗前安全培训主要内容 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事故应急救援及防范措施; 有关事故案例等。 车间级安全培训由车间负责,并作培训记录。 车间(部门)级岗前安全培训主要内容 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 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处理; 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本车间(部门)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急注意的安全事项; 有关事故案例等。 班组级安全培训由各车间按实际情况进行,由班长负责,并作培训记录。 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主要内容 岗位安 全操作规程; 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有关事故案例; 其它需要培训的内容。 本厂员工在厂内调动工作岗位时,接收部门应对其进行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进行专业培训。 有关人员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脱离岗位(如产假、病假、学习、外借)六个月以上重返岗位的操作人员,由车间负责进 行岗位复工安全教育。 各部门、车间每 年检修期间应对本部门培训需求情况进行识别,填制培训需求计划,并组织实施。 十一 、安全检查维修管理制度 目的 为保证生产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发生意外设备事故和其它伤害,保证检 查 维修过程的安全和高效率、高质量,制订本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设备、设施检 查 维修的安全管理。 内容 检修前准备 编制 检修计划 应做到内容详细、责任明确,措施具体,应包括对安全装置、设施的检修。 凡是具有二人以上参与的检修项目,必须指定一人负责安全。 检修部门负责 人要对检修中的安全负责,在对参加检修人员交待好任务的同时,书面交待好安全措施。 检修负责人在检修前,要组织人员对检修过程进行风险评价,做好检修机具准备和周密检查,做到机具齐备,确保安全可靠。 检修电气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并经两次启动复查证明无误后,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启动牌或或专人监控,方能检修。 检修安全规定 检修人员要对检修项目进行检查,检修前准备工作符合检修要求方可进行检修。 一切检修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凡检修用的临时照明,应使用 36V 电压的安全行灯,绝缘要良好,电动工具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并有可靠的接地零线。 在生产厂临时检修时,遇有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要使用防爆器械,或采取其它防爆措施,严防产生火花。 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可能危害检修人员时,必须立即撤离 设备。 竣工验收 检修竣工后,检修部门要细致检查静电、安全罩、设备孔等安全措施,切勿将工具器材等忘掉在机械设备内 , 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竣工验收时,生产和检修双方负责人当场检查质量是 否全部符合检修标准,安全装置是否恢复齐全。 生产单位自己检修的,单位负责人要亲自到现场检查验收。 十二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目的 为强化对我公司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确保应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根据有关消防法规,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本规定中的安全疏散设施包括疏散楼梯、安全出口、防火门、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等。 内容 单位必须购置符合国家规定的防火门、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灯等合格的疏散设施。 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实施对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专兼职消防安 全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维护安全疏散设施。 确保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符合下列要求: 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 在使用期间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门不应锁闭;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完好,门上应有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 常闭式防火门应经常保持关闭;需要经常保持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保证其火灾时能自动关闭;自动和手动关闭的装置应完好有效; 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 可靠措施; 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其 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 消防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完好、 消防安全标志应完好、清晰,不应遮挡; 安全出口、公共疏散走道上不应安装栅栏、卷帘门 ,发生损坏时应及时维修、更换; 窗口、阳台等部位不应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栅栏; 在单位各楼层的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安 全疏散设施应作为防火检(巡)查的重要内容。 行政部门应每 月 对安全疏散设施进行检查(抽查),对应急灯、疏散指示标志灯 的功能进行试验,发现问题按程序督促整改,保证。创誉钟表(表业)公司安全、消防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