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蚕养殖专题内容摘要:

2、煮汤白如牛奶,味极鲜美,且浓度大,有“天然味精”之称。 油炸后酥松香脆,为下酒佳肴。 沙蚕无论在国内或出口,都十分畅销。 养殖品种:由于其生殖方式多种多样,有些种类我们还养不起来。 简单说,现在能养的就是刺沙蚕(属)和围沙蚕(属)的几种。 另有一种,日本人叫它“黄金沙蚕”通称“红沙蚕”,实际上还有一种红沙蚕学名叫岩虫,售价均高达每公斤 1万日元,属名贵种,也在试养。 想养殖哪一种沙蚕,首先要依底质而定,如是粘土底就不能养岩虫,再就是作什么用,如为养好虾,只能养刺沙蚕了。 生态习性与采捕生态习性:沙蚕栖息在潮间带泥砂底质中,掘成 潮水涨落而活动,昼伏夜出,摄食时落出砂面。 幼虫主要摄食单细胞藻类,底栖穴居后则以 3、动、植物碎片和腐屑为饵,能有效利用污泥中的蛋白质。 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能力比较强。 多为雌雄异体,但无明显生殖系统,性成熟时形成生殖腺。 多数海洋产沙蚕于生殖前其形态和体色发生变化,可分辨出雌性性部红色,称为异沙蚕体即亲沙蚕。 满月时群游海面,有的雌雄追逐,有婚舞现象。 体外受精。 成熟卵子为圆球形、蓝绿色,沉性卵,卵径 75150 微米不等。 受精卵经早期胚胎发育、担轮幼虫、疣足幼虫和刚节幼体等发育变态阶段,成长为成体。 采捕沙蚕两种方法:用密网捕捞性成熟出穴群集水中交配的个体。 在繁殖季节大潮汛时夜间作业,捕获的沙蚕多供食用。 在潮间带挖掘。 沙蚕在泥沙中穴居深度约为 2540 厘米,于退潮时携带锨、锹或锄,找 5、00 元。 而且属于一次投资即可滚动,逐年发展长期享用,应该说是沿海致富的一条捷径。 养殖方法:工厂化人工养殖八十年代首先见于日本,多为首先进行人工育苗,继而实行投苗放养,具体作法多是在人为的室内池(槽)中进行,育苗时不铺沙,放苗养成则要铺粗沙 30厘米左右。 每日灌水,投饵 23 次,配上充气。 如此只要供水及时,温度适宜,密度合理,饵料合适,只需半年即可养成商品,产量一般为每坪 10公斤(约合3公斤每平方米)。 粗放型池沼养殖采取人工(或半人工)繁育苗种,土池大面积放养,利用目前不宜饲养鱼虾的浅池洼地是重点。 鉴于这些水域面积较大,又多为初始开发,除害较差,而沙蚕本身又是一种饵料生物(包括成幼体),所以清池进水工作务必要比放养鱼虾还要严密,以防遭受多种生物的侵害,影响成活和产量。 从目前实绩看,只要密度适宜,管理得当,亩产可在 50公斤以上。 增殖型滩涂放养是从增殖资源的角度开展工作的。 据报道山东和辽宁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然海区(潮间带)人工放养即将潜沙的沙蚕幼体,增殖沙蚕,起到了提高产量 5075倍的可喜成效,方法也很简单,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非常显著。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