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魏氏梭菌诊治内容摘要:

2、拱背,头低耳垂,精神沉郁。 初期粪便呈暗红色粪样,后期腹泻带血。 通常在几小时内死亡,个别鹿能达到 12 日死亡。 3 剖检变化胃大网膜糜烂,胃底部、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严重充血,并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块和糜烂,有的区段溃疡或坏死,肠内有大量出血。 胸腔、腹腔充血和水肿,肝脏略肿大,质脆,有的有黄色斑块,脾脏肿大有出血斑块,肾脏易软化。 4 诊断41 用肝被膜作触片染色镜检,除可发现 6端钝圆、单在或呈短链的细菌外,还可见到无分节的长丝状细菌。 42 细菌培养无菌采取病死鹿心血、肝脏,接种于葡萄糖鲜血琼脂、熟肉汤中,在 27,恒温培养 24d,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可见边缘不整齐、有长丝状突起的菌落。 取培养物涂片镜 3、检,可见两端钝圆、单在呈短链的细菌,有的呈无分节的长丝状。 43 动物试验取肉汤培养物 05种于家兔经 2436h 死亡,取死亡家兔的肝被膜触片镜检,可见呈无分节丝状,两端钝圆、单在或短链状的细菌。 5 防制51 本病由于病程短,发现后往往来不及治疗即死亡。 病鹿曾用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一针等药物治疗,效果皆不明显。 因此,预防是关键,根据本病流行特点,在冬、夏末期每半年注射一次魏氏梭菌苗,每次 5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也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05g 复方新诺明 10 片次,2 次d,连用 35d。 52 对病死鹿焚烧、深埋,同群鹿及时隔离饲养并固定专人喂饲,工具、饲具专用。 53 搞好鹿舍和饲料、饲草及饮水卫生,定期使用 2苛性钠水溶液对鹿场内外进行喷洒消毒,发病期每日 1 次,预防时半月 1 次。 6 小结61 发病鹿场应严格卫生管理,养鹿户密集区应严格卫生防疫,杜绝相互串舍。 62 本病病理变化易与急性肠出血、霉玉米中毒混淆,注意鉴别诊断。 63 本病一旦发生,应尽快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予以消灭。 本病多发生在营养好的壮龄公母鹿,不但死亡率高,治愈率低,而且群内未见病状的公母鹿生产性能也明显下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