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酥梨黄粉虫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发生有利。 二、大发生的原因 1、果园冬春管理较差。 黄粉虫以卵在树上越冬,据调查,萌芽前,在不清园不喷药(石硫合剂或索利巴尔等铲除剂)的情况下,黄粉虫入袋量大,果实受害率可达 182、纸袋质量不好。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纸袋,有的质量不好,经风吹、日晒、雨打后容易破裂,便于黄粉虫侵入;有的为缝纫机缝制,针眼稀,黄粉虫可钻进袋中;有的未经药物处理。 3、套袋时扎口不严。 据 2002 年调查,黄粉虫大多数是从袋口进入,在果肩部(袋的入口处)为害。 扎口松时,黄粉虫入袋为害果率可高达 54。 4、套袋前防治不当。 一般酥梨套袋的最佳时间为 5 月 15 日至 6 月 5 日,部分果农为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不管天 3、气如何,不管套袋时间多长,只喷 1 次药了事,防治不彻底,从而导致黄粉虫为害。 有的喷药后不及时套袋,套袋时药效期已过(一般喷药后残效期仅 10 天),给了黄粉虫重新为害的机会。 有的喷药后降雨过多,药效期变短,如不及时补喷,也会影响防治效果。 5、酥梨套袋后的小环境更适合黄粉虫繁衍。 黄粉虫成虫喜欢在背阴处栖息取食,若虫有背光性。 黄粉虫入袋后,有适宜的繁衍条件,如果防治不当,必然为害猖獗。 三、防治措施 1、清理果园降低虫口基数。 在梨树落叶后至发芽前刮除粗皮、老翘皮,并清除树上残附物,集中烧毁。 2、选择好袋,改善扎口技术。 最好选择韧性强、透气性好的胶封纸袋。 选择机缝的纸袋时,要选针眼密的。 纸袋质量好, 4、可使黄粉虫为害率降为 0。 套袋前一周用天津产 6林丹粉 50液浸至袋口14 处,晒干后再使用,可使黄粉虫入袋危害果率降到 5以下。 套袋时扎紧袋口,可减轻为害。 据 2001 年试验,袋口用双面胶带粘合,黄粉虫入袋为害果实率为 0。 用铁丝扎紧袋口,黄粉虫入袋危害果实率为 8。 3、套袋前后的药剂防治。 发芽前(芽体膨大期至芽绽开期)喷 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索利巴尔 50液,消灭越冬卵。 700 倍液杀扑磷或毒死蜱效果更好。 套袋前,树体可喷20%康福多 8000 倍液,或 70艾美乐 20000 倍液+06虫螨光 2000 倍液等。 药液干即可套袋。 套袋后要调查袋内黄粉虫为害情况,一般要抽查 3以上,若发现 03袋内有黄粉虫,就要喷药保护。 一般用 50敌敌畏1000 倍液,重点喷袋口,要将袋喷湿,利用其熏蒸作用,杀死袋内的黄粉虫。 专利查询。袋酥梨黄粉虫的发生与防治
相关推荐
2、原性强,产生亚铁、硫化氢、有机酸等阻碍因子,水稻生育初期根系伸长受抑制,后期根腐症状激化,直接阻碍了养分的吸收。 因此,草甸(泥炭)土冷浆型稻田实行免耕作业有着特殊的意义。 4、一次性施肥。 由于氮肥的肥效短,因此传统的栽培要采用多次追肥的方式才能保证水稻一生的养分需求。 而采用一次性施肥,并结合施用通化市场经济技术开发中心研制的氮肥长效增效剂保氮素,不仅提高氮肥利用率 10%,而且延长肥效
2、停药又复发。 于 2000年 9月 28日来我站就诊,作者选用炒地榆和新霉素治疗,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方法:把地榆炒黄、磨碎,每只成年狐每日 2g,分 2次喂,新霉素粉每只狐每次 10 日 2次,上述 2种药物混合拌饲料中喂饲,同时饲料中加电解多维和 2天,患狐精神好转,排粪正常,连喂 5天停喂新霉素,炒地榆用量减半继续喂 5天,痊愈未再复发。 病理分析狐胃肠炎
周围的一些省、自治区正在成为北京的“菜篮子”,主要原因是什么。 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达 农业布局的规划原则与影响因素 农业布局的规划原则 部门举例 农业区位的主要影响因素 经济效益高、农产品难以长途运输、保鲜要求高的农业生产类型多布局在城镇的 乳、肉、蛋、禽、花、果、时令菜等生产部门 城镇是农产品的最大消费市场。 距离市场远,运费就要增加,尤其是对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更需要方便快捷的运输条件。
2、隔离饲养。 2、购入驴以后头一天应供给充足饮水,不喂草或少喂草,从第二天开始逐渐增加饲草、饲料的供给量,使其慢慢适应新的环境。 3、进行育肥前应先用虫克星或抗蠕敏对驴进行驱虫。 4、育肥驴进场 1015 天对所有的驴用大黄苏打片进行健胃。 5、应对育肥驴进行定位饲养,日喂三次,粗料让其自由采食,先喂精料后喝水。 三、育肥期的饲养方法:肉驴育肥要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育肥一般 35 个月为宜
2、会产出死胎、畸形胎。 用药不当家兔怀孕后发生疾病,投喂大量的泻药、利尿药、子宫收缩药或其他烈性药物时,均会造成流产。 注射疫苗对家兔来说,注射疫苗是一种较强的刺激,必然会引发应激反应,因此,给怀孕母兔注射疫苗,常常会引起流产。 近亲繁殖近亲繁殖容易使后代体质下降,导致品种退化,严重时可终止妊娠,导致流产,有时会产出死胎、畸形胎。 摸胎粗鲁妊娠诊断技术不熟练,不能正确辨别胚胎和粪球
头母牛倒毙在干旱的草原上。 由于蒸发量加大,河水流量趋于减少,河流原有的污染程度可能会加重,特别是在枯水季节。 这是 2020年 10月 14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以北 240公里处,一名男子抱着孩子在洪水中艰难跋涉。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 以往的气候变化 (如冰期 )曾使许多物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