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五单元_易卜生与玩偶之家共49张内容摘要:
利问题,即它对于女性在家庭中的“奴隶”状态的质疑。 在西方,从古希腊的悲剧 《 美狄亚 》 开始,就 关注女性在婚姻中的平等和自由问题。 截止到易卜生以前,艺术家所关注的婚姻中的悲剧因素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 一是 由于父母的权力造成男女婚姻选择上的不自由; 二是 由于封建门第观念造成婚后的不和谐乃至衍生悲剧; 三是 法律和习俗要求妻子必须保持忠贞,而丈夫可以寻花问柳的这一社会不公正。 易卜生提出的问题却超越了这三条,他极其尖锐地揭露了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里现代妇女的奴隶处境, 可谓振聋发聩。 因此,人们认为, 易卜生的 《 玩偶之家 》 是“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 《 玩偶之家 》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通过主人公娜拉的亲身经历,揭示出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已经死亡。 前面讲过的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牡丹亭 》 分别显示了中国和西方的浪漫主义爱情观念。 这一观念可以用黑格尔的下列话语描绘: “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活着,我也就只在对方身上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体里才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双方都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个同一里。 ” 也就是说,作为恋爱的双方自己都活在对方的身体里和对方的精神世界里,如果失去了对方,不说是最大的不幸也得说是一个很大的不幸。 剧中的娜拉也是这种爱情观念的笃信者。 由这种信念出发,娜拉认为,在海尔茂遇到生命危险时,自己应该全力以赴不惜生命,同样,在自己遇到危难的时刻海尔茂也会挺身而出,慨然把责任承担起来,就像自己对待他那样。 但是,事实无情地击碎了这种梦想 ──她自己所醉心那种“奇迹”并没有出现,海尔茂一连串的怒骂,不仅使娜拉从所谓“爱情”的幻象中苏醒过来,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那种曾令她舍身、使她快乐的生活观念,她不再相信“奇迹”。 这个社会中,包括自己的家庭中自己所倾心的那种爱情已经没有位置。 所谓奇迹,也只是一种不可能发生的幻象。 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娜拉而言,几乎是致命的,这是精神支柱的崩塌。 娜拉没有去自杀,但是她的灵魂中赖以支撑的精神支柱却已死亡。 《 玩偶之家 》 结局,看起来是娜拉的胜利,其实,是海尔茂的胜利。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把所有精神、情感都加以物化,在这种情况下,黑格尔所描绘的那种浪漫主义爱情观念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 玩偶之家 》 的主要写作特色是: 结构严密完整 ; 在悬念和伏笔的运用上很有特色 ; 人物对话充满辩论色彩,把“讨论”带进戏剧 ; 成功了运用“追溯法”。 写作特色 一、提出了迫切的重大社会问题,严格地遵守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易卜生坚决拒绝使用当时舞台上流行的制造戏剧冲突的方法,从生活本身出发,把普通的日常生活搬上舞台,人物是观众所熟悉的,矛盾也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迫切问题,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 二、使用“追溯法”,戏剧矛盾集中突出。 将复杂的矛盾集中为精炼的情节,把剧情的开场安排在矛盾发展的高潮时刻。 三、把“讨论”带进了戏剧。 剧情的发展过程,就是讨论展开的过程。 剧中的夫妻关系对不对。 妻子要求人格独立对不对。 海尔茂维护公认的传统道德和法律对不对。 诸多问题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促进人们的思考,增加了作品的思想。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五单元_易卜生与玩偶之家共49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