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干的加工技术内容摘要: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红枣干的加工技术红枣干产品风味甜润,营养丰富,维生素 C 和糖分的含量都很高,素为民间滋补品。 红枣中含有芦丁,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成分。 红枣干的加工有自然晒干和人工干制两种方法。 (一)晒干法1、工艺流程 原料检质晒制翻动去杂成品2、操作要点说明应选择皮薄、肉质肥厚致密、糖分高、核小的品种。 红枣干制前一般只需挑选一下,不作其他处理。 如先在沸水中热烫 510 分钟,立即冷却后摊开晒制,可提高干制品品质。 晒干法多在枣园的空旷地搭一木架,上边铺以苇席,再把枣铺在席上。 白天晒时要用棍翻动,晚上把枣收成堆,盖上苇席,防止露水打湿。 白天若遇雨要遮盖,以防枣腐烂。 如此暴晒 56 天,即 2、可制成千枣。 (二)人工干制法1、工艺流程原料检质烫漂烘烤通风换气倒屉分级包装成品2、操作要点说明(1)原料:要求选用加工品种,如婆枣、乐陵小枣等。 (2)检质:拣去伤、烂、病虫枣。 (3)烫漂:将枣在开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沥干,目的是减少氧化作用。 (4)预热:逐步加温,为水分大量蒸发作准备。 在品温达到 5560后保持610 小时,装枣后关闭通风窗口;当枣温达 3540时,稍感烫手,待 78小时后,用力压枣时枣身会出现皱纹;枣温达 4548时,枣表面会出现一层小水珠。 (5)蒸发:使枣内部的游离水大量蒸发,此时,必须加大火力,在 812 小时内使烘房内达到 6870,但切忌超过 70。 必须达到 60以上 3、,以利水分大量蒸发,并注意通风排湿,在每个班生产期开窗放气 510 次。 通风排湿后必须关闭进气和排气口,使室内温度迅速升高,以便持续不停地蒸发水分。 当枣果表面出现皱纹时,说明干燥正常。 但注意后期火不可太大,否则易烤焦或枣子干湿不匀。 此时还必须对烘盘调换部位,并要不断抖动,使每个烤盘上的枣温度均一。 (6)干燥:当枣内温度均匀一致,在 6 个小时内可完成此阶段工作。 因为后期枣内水分已不多,应特别注意火候要匀,切勿过大,以 50为佳。 此时相对湿度也降了下来,如高于 60时可稍加排湿。 随着枣内水分逐渐平衡,也就达到干燥目的了。 注意把干燥好的样品及时卸出来。 (7)冷却:烘出的枣必须注意通风散热,待冷却后方可堆积。 如把刚从烘房卸下的红枣堆放于库内,由于红枣本身含糖多,在热的作用下,糖分很容易发酵变质,枣内的原果胶也会分解成果胶和果胶酸,必然使枣成为烂泥一摊,也会使枣内的糖变化,出现带有酸味的细丝,使红枣遭到破坏。 因此,烘烤完毕,一定要彻底冷却后,才能入贮。 专利查询。红枣干的加工技术
相关推荐
点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第 1自然段) 招聘主持人。 动物电视台要招聘主持人。 第二部分(第 2自然段) 做准备。 小动物们为应聘做了充足的准备。 第三部分(第 36自然段) 小动物们的做法。 写了小熊、小猴、小狐狸、小白兔见到果皮的不同表现。 第三部分(第 79自然段) 通过考试。 写小白兔通过了特殊的考试,被录取了。 小熊来到电视台门前,看见地上有块果皮,心想,这不关我的事
的对话。 因为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不同说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所以回家找妈妈。 妈妈对小马说的话是想告诉他遇事应该多动脑筋,多做一做才能得到答案。 : 小马试验的结果为什么跟老牛和松鼠说的都不一样。 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矮。 小马过河 课文结构 遇事要动脑 老牛 —— 水很浅 松鼠 —— 水很深 妈妈 —— 亲自试一试 本文通过叙述小马两次过河的故事,说明遇到事情要自己动脑筋
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造句:我 估计 今天会下雨。 点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 (第 1- 3自然段 )做准备。 这则日记写了刺猬和松鼠为过冬做准备。 第二部分 (第 4- 7自然段 )冬眠。 这则日记介绍了松鼠冬眠,偶尔会出来活动,刺猬则是要睡整个冬天。 第三部分 (第 9自然段 )刺猬冬眠长。 春天到了,刺猬还在冬眠。 松鼠一共写了三则日记。 第一则日记是在秋天写的
暴躁: 冲毁: 灾害 : 理解词语 随意闲行。 (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 造句:张连长对战士的态度很 温和。 遇事急躁,容易发怒。 造句:他的脾气很 暴躁 ,动不动就会发火。 (水流等 )撞击物体。 造句:山洪暴发,引发泥石流, 冲毁 了房屋和农田。 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害。 点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第 14自然段) 水的变化。 围绕“变”字
不上去,跑掉了 坚持不懈一往无前 课文结构 本文通过讲述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赞扬了小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课文主旨 推荐阅读 愚公移山 很久以前,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 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愚公和全家人商量,想移走这两座大山
木制品。 点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第 1自然段) 介绍人物。 介绍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情况。 第二部分 (第 3自然段) 认真改变了老师的态度。 爱因斯坦的做法让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爱因斯坦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成功 =艰辛的劳动 +正确的方法 +少说空话。 文中爱因斯坦从两次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做成第三个小板凳,印证了这个公式。 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不怕失败、踏实坚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