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北师大版语文选修登金陵凤凰台3内容摘要: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蜀道难 》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将进酒 》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望庐山瀑布 》 ) 另外一些诗篇,像 《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 、《 独坐敬亭山 》 、 《 清溪行 》 ,则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象,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 秋登宣城谢 朓 北楼 》 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写得真挚动人。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 —— ( 《 长干行 》 ) 还有若干寄赠、怀念妻室的诗,像 《 大堤曲 》 、《 寄远十二首 》 中的多数篇章等,感情也颇为深挚。 李白投赠友人的作品数量很多,佳篇不少。 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 《 沙丘城下寄杜甫 》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 、 《 赠汪伦 》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感染力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 《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 前人评价李白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 ” —— 皮日休《刘枣强碑文》 ) 太白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涛浪自涌,白云卷舒,从风变灭。 此殆天授,非人力也。 ” —— 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 (二)艺术魅力 李白的诗具有 “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 浓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奔放豪迈的感情; 综合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 语言明朗、活泼、隽永,词采瑰伟绚丽,风格飘逸自然。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思考一:本诗的体裁 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不受拘束,艺术上崇尚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的审美观,因此,很少写格律谨严的律诗。 体裁:格律诗 —— 七律。20xx北师大版语文选修登金陵凤凰台3
相关推荐
云 能 蔽日 , 长安 不见使人 愁。 【 注 】① 一水:亦作“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4分) 比喻。 ( 2分)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 2分) 邪臣之蔽贤臣,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
杜甫 出生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自幼所受的教育与熏陶, 使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非常关注。 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安史之乱”早日平息,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宁。 可事与愿违,“安史之乱”虽于 763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不时侵略,吐蕃还于 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
“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 “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 尤其是那江中的 “ 白鹭洲 ” ,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两道,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颈联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颈联写山水之阔,却若有寓意
“醉不成欢惨将别”(烘托)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写): 彼此相见,琵琶女 演奏 《 霓裳 》《 六幺 》 (详写) 第三次(明写) “却坐促弦” (略写) “青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琵琶女自述身世 诗人述“迁谪意” 同时天涯沦落人(点明主旨) 照应 诗歌第二节 描写乐声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相对应地写出了乐声的什么特征。 其艺术效果是什么。 诗 句 音乐特点